这个名字,在当时乃是贱名,可在我们看来,实在是妙不可言。
积石山也地处偏远,那里早已没人居住,所以只是‘导’。
“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遍流,四海溟涬。民皆上邱陵,赴树木。”
经历过洪水的朋友都知道,洪水是非常脏的,因为会把地下各种脏东西翻腾出来,还有各种污秽淤泥。
总结一下。
即那个时代,是有文明的,无论是二里头还是良渚遗址,都已经申遗成功。二里头存在的时期,覆盖了文献中的夏朝时期。良渚存在的时期超过了夏朝的时期。
没有石锤是因为没有保存下来文字载体。
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文字,共有五千多个字。这难道是突然冒出来的?它的前面一定还有另一种象形文字。
有人说,为何殷墟那么多甲骨文,就没有一个提到夏朝?
很简单,首先一开始,其实连‘夏’这个字都没找出来,于是有人说甲骨文里怎么会没有夏字呢?所以没有夏朝。
从唯物历史观角度来看,他们的历史作用是积极的,最后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在大禹存在的基础上,往回倒。
但是很遗憾,距离禹还有一千年。
五臧山经,一山连着一山,相隔多少里,出什么产物,有什么动物,动物吃起来怎么样,水从那里发,流往哪里去……都一一详实记录。
我们现在文化中写什么河、什么河,在古代写作什么水、什么水。黄河叫河水,长江叫江水。
昆仑之虚八方皆有高山,具体我不介绍了,以后专门讲昆仑时再说。
然而事实真就这么简单吗?山海经里有更多的细节。
也就是说,他两个注解,一个设定了息壤这样的神话物品,一个开辟了嫦娥后羿的爱情故事。
东汉初期的《九章算术》,就写了一个问题:“今有穿地,积一万尺,其为坚壤各几何?”
息壤一定是在高处,是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不然在那个时代,早就被冲没了,洪水来了,也不会以此论罪。
我寻思,这不甩锅吗?共工被四罪,是因为治水无功?驩兜被四罪,是因为推荐担保了共工,与之同罪?三苗不必说,蚩尤后裔,一直也没融合完,经常闹腾。鲧被四罪,在史记里也只是因为九年无功。
而屈原并没有这方面的立场,他是写出《天问》的人,对于一些玄奇、可疑的上古之时,抱有许多困惑,甚至质疑。
殛杀,全族流放!
无论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开别人的山,还要迁徙别人的民,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以现代的组织度,都是非常困难的事,那时代必然爆发极大的冲突和社会矛盾。
其实,就是水库。
尚书记载,舜的功绩就是平四罪。共工就是四罪之一。
可看了山海经,我们知道,真相是禹站在了自己父辈们的肩膀上,鲧就已经有了堵疏并用的理论了,只是阻力太大,最后失败了。
后来发现了有‘夏’这个字,象形为烈日高悬,一个人跪在太阳下。
可见,疑古派也是在被不断打脸中的……
("小说")手打更新
不过有一说一,甲骨文因为只写了‘时夏’,所以确实也不能说夏是个国家。
但是,甲骨文只破解了百分之三十……还有大量的甲骨文没有整理和破解。百分之三十没提到‘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