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4.权御陛下004
    报国寺位于京城西边儿的白石山中,传为锦朝开国元|勋所建,寺中藏经颇丰、高僧云集,白塔三座皆供有顶骨舍利,高宗时被封为国寺。

    武宗后期逐渐向平民百姓开放,由此香火日盛,成了中原一等一的大寺。

    九月十九观音诞,来寺中进香祈福还愿之人尤甚。自寺外山道到偌大的放生池边儿,摩肩接踵地挤满了男女老少。

    放生池边上有一颗上百年的老树,传为玄宗时明瑜皇后手植,如今亭亭如盖,几乎遮蔽了山门前十丈见方的空地。

    秋日天高气爽,巨大的树冠下人声鼎沸,附近村舍往来的小贩聚在树下吆喝,贩卖些不太精致的泥塑以及便宜的香烛和念珠。

    虽然信众拥挤,但人群中还是留出了供马车和轿子行走的一线儿,季家的马车便跟在其他车辆后面,慢慢挪动。

    宓氏带人不多,除季权、凌玄寅外,就只有一个侍婢。

    自六年前小产、沿海倭患后,宓氏每年九月都要挑着日子来报国寺还愿。看着靠在车壁上认认真真念着经文的母亲,看着她眼角眉梢间渐渐加深的纹络,季权眸色渐沉——

    天岁三年,沿海倭患加剧。

    平昌郡首当其冲,而宓氏的兄长、季权的舅舅更是时任抗倭总将。一年厮杀,战况惨烈,倭患虽平,但宓锐逸和他二十岁的儿子却不幸战死沙场。

    季权只有这一个舅舅,平昌老将军宓奕世也只有那一个儿子。

    宓老将军一支,至此绝后。

    而宓家兄妹感情甚笃,碰巧当年宓氏身怀六甲,所以季家上下都将来自平昌的坏消息瞒着她。然而最后,一着不慎,宓氏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并因此受惊小产、甚至此生不孕。

    若走漏消息的人无心也便罢了,偏偏,这是有人故意为之。

    取过水袋轻轻递与宓氏,季权温言道:“母亲歇会儿吧,喝点儿水。”

    “不过念几句经文罢了,娘又不是纸糊的,何况坐在车上,能累着什么?”宓氏虽然这么说着,可手上却还是接过了水袋,眼角带了笑意,看向季权的眼睛都亮起来。

    看母亲高兴,季权微微笑,挪了挪身子过去和母亲对坐,也不让她继续念经了,想着法子逗着宓氏多说了几句——他饱读诗书又重生数次,自然有法子谈吐风趣。

    三言两语逗得宓氏开心,更是哄着宓氏说了不少在校场、武行遇到的趣事儿。

    四个人坐在马车上得趣,拥堵的路途好像也变得通畅无比,说了不多一会儿话,车夫便告诉他们已经到了山门,宓氏这才带着季权等人下车。

    报国寺有“两院三塔”之说,前院三殿为武宗后期、玄宗前期修建,坐落于白石山腰上,地势平缓,攀爬的石阶、栈道极少,也是皇家、高门常来的世俗地界。

    后院三殿和三塔为报国寺的“正统”所在,只可惜路途遥远,需得爬过整座白石山,是真真藏在竹林深处的古寺、佛塔,却因石阶陡峭、栈道艰险而人迹罕至。

    宓氏要去的还愿的,其实是报国寺后院的三殿。

    弃了车马绕过前院的长廊,从破败的老山门拾级而上,空旷的山野、满山的竹丛,青松翠柏、清风徐来,蜿蜒曲折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

    与前院的热闹不同,这里宁静而神秘,像是求仙问道必经的一段曲径。

    宓氏和她的婢女走在前面,那婢女还扛着两支上好的青烟。季权行在中间,虽有些累,却还可以继续往前。但走在最后的某一团小包子,就显得十分吃力了。

    小孩子呼呼的喘息声伴随着山野间百灵的啼鸣,让听了半道儿的季权不由停下来,回身看

-->>(第1/6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