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84章 任重道远
战乱时期,民不聊生,故宫决定转移文物。数十万件文物,装满13491箱又64包,光打包就用一年多时间。”

    “听祖父在世时说,当年他每次核对到书画文物,尤其细心,因为发现他的父亲与爷爷的作品就在其中。梁家祖上为宫廷画师,供职于如意馆,到祖父已是第三代。”

    鲁善工终于明白,为什么梁家能几代人都作为故宫大管家,足足五代都为紫禁城服务,百年沧海桑田,不就是一本家谱?

    “故宫文物离开京城后,先存沪上,后转金陵,战争全面爆发后,又分三批西迁入蜀,直至1947年6月全部东归金陵。十余年文物走到哪儿,我们一家人就跟到哪儿。”

    说到这里,梁海生红着眼圈,动情道:“后来接到密令,挑选精品分三批运往宝岛。1949年1月6日,招商局的海沪轮载着祖父和第二批1680箱文物离开大陆。”

    “他走时还带走我的奶奶与两个叔叔,以及哥哥梁峨生。当时他们都觉得这次离开只不过是又一次迁徙。哪料自此一别,不但国宝分散两岸,我们梁家三代也骨肉分离,最终阴阳两隔。”

    “后来我父亲也入宫,成为梁家第四代故宫人,继续负责文物的清点、定名,至2002年彻底退休。”

    “因为家里有这层特殊海外关系,父亲很少提及往事。每天都坐5点最早一趟公交车上班,神武门外没有站点,但司机每次都主动为他停车。”

    “还记得我当年上小学,每到假期都提着饭盒进宫给父亲送饭,顺便在宫里逛一逛、玩一玩,就跟自己家一样。”

    梁海生站起身,来到门口,指着宫殿上面的琉璃瓦,回忆道:“当年我部队转业回来,一心想进故宫。因为超龄一岁,只能先进工程队,成为瓦工。”

    “每个春天都要爬上宫院屋顶,用红色瓦刀灰把琉璃瓦的缝隙重新压一遍,这个传统百年未变。每当远眺藏书阁及整个京城,时常想起爷爷。脚下彩色琉璃瓦被日头晒得很烫,军绿胶鞋踩上去滋啦啦的响。”

    说完从桌上拿起厚厚笔记,展示道:“当年每次见到徐邦达、启功等老先生,都要问一句: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线索?还有什么地方可能存着咱的宝贝?”

    “每次有清宫旧藏回宫,都会象前辈一样在目录上画个圈,代表这个东西回家了。可惜古物目录上有1870件文物,遗失书籍书画上有1000余件文物,我们在上面画的圆圈还不到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