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世界十年一变化,“三支一扶”之类的词汇都已经进了历史课本,“项目生”作为一个没被时代给淘汰的词汇,词意自然“今非昔比”,有了新的释义。
带越泽的教授姓许。
许教授这里说的项目生,指的是那些自身并非本院学生,因为所在院校与他们院签署了协议,有稳定且长期的合作项目,通过项目关系被特派过来旁听、研习、或直接参与进手头进行课题的外校学员。
通常情况下,只有两种情况的项目生,许教授才会专门强调“特批”。
第一,是技术实力过硬,主修专业却不对口,需要特批文件来进行跨专业活动的学员。
第二,就是越泽眼下面临的这种情况。
教研室的门打开后,自门外走进的两人均十分年轻,身上制服挺括,他们正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是同一教育片区内,学校名头最响的那所高中的在读生。
高中与高等院校间拥有长期合作项目不稀奇,可特派来的“学员”是货真价实的在校生,而非更适合来进修的在校年轻教师,这事就显得稀奇了。
能够获此殊荣的学生要么家庭背景实在雄厚过人,父母有通天的本领和一颗早早想给孩子“装点门面”的心,要么天资实在优异过人,在对应科目上的成绩和发展潜力把师长都比了下去。
越泽今天抵达教研室后才听说有特批项目生要来这回事,他手边没有提前收到两人的资料,不清楚他们具体是哪一种,许教授带了他快一整年,关注他课题进展之余,还爱为他寡淡的人际关系操些心,听许教授特意嘱咐他两个学生快来了时,越泽心里就有了数。
按着流程接待过两个小高中生,又和对方分别聊了十来分钟后,许教授他老人家大手一挥——果不其然,小高中生们的“管辖权”被指明归属到越泽这里,对方旁听研习期间,越泽是他们的第一联络人和负责人。
“越泽说是你们的学长,其实也大不了几岁,他是跳级上来跟着我做项目的。”许教授说这话时,手按在越泽肩后,不轻不重推了一把,“咱们啊,把严肃和正经留到正式学习时就好,你们私下里相处时不用背太大包袱,尽可以放轻松些,有什么不懂的就找他问,他年纪虽然轻,但知识储备和技术绝对靠谱。”
因为许教授这一推,越泽不得不顺着力道往前迈了一步。
高中生有两名,他和许教授也是两人,双方正相对而站。
他这一步一迈,就离位于他正前方的对象更近了点。
越泽必须得仰头才能与这人对上视线
站在越泽正前方的年轻男生也不知是吃什么长大的,越泽身高有179,视觉效果上与180没差,他没有驼背缩肩等坏习惯,属于深得老一辈欣赏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族,挺直的腰背让他看上去比不少“180系”甚至更高挑些,眼前的男生却比他还要高出大半个头,看他时目光自上而下投过来,莫名给越泽一种熟悉感。
两名高中生的姓名都登记在他们的电子身份卡上,越泽方才已看过他们的基础信息——他眼前的这位姓司,单名一个宸字,对方的同伴姓叶,全名叶之淞。
这位司姓同学不仅看越泽的方式让他感到眼熟,五官轮廓依稀也像曾在哪里见过,但要具体去想这份熟悉感究竟缘何而来,试着把司宸和谁对上号,越泽又想不起来。
这块新划分的教育片区这么大,小中高院校都涵盖了个齐全,或许是曾在某个交通中转站见过吧?
越泽最后只好替自己找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