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他装不出来任何13,唯有无穷的压力放在肩头,说完成任务,这是祝福,说不辱使命,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当李艳阳的身影在出征的音乐中消失,亿万人民都眼角一酸。
虽然大多数人不知道科学的分析,但他们不愚昧。
何况厄迈瑞克,欧盟、俄国都不派人,只有华夏派了人。
何况欧盟的飞船已经在空中解体,成了太空的垃圾,他们当然明白这次出征意味着什么?
相比当年第一位遨游太空的人,他面对的局面显然困难了不知多少倍。
那个时候,人民就知道,那是玩命。
但后来,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发射,人们才知道,国家的航空实力很强大,而在绕地轨道上执行任务并没有那么困难。
当时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没有经验,所以在那人回来之后,历次飞行,几乎连瑕疵都没有了,随意的像吃一条鱼一样,只要认真,不会被刺扎到的。
而这一次,显然不同。
距离更远,技术要求更高端,同样没有任何经验,别说经验,全世界都没有成功的先例,就在几天前,刚刚失败一个……
这一切,给这次出征抹上了一层阴影,也让情绪变得更加悲壮。
…
镜头在演播室主持人的主导下变化着,京都时间下午16点,主持人说:“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向前方,来认识一下本次执行任务的主角,摘星号!”
画面不再是室内,蓝天,烈日,万里无云。
画面缓缓下降,看到了一个尖锐的东西,所有人都知道,那是火箭的顶端,演播室里,一个专家给出了一个专业术语——逃逸塔。
然后向下,不断变粗,直到开始匀称。
镜头匀速下降,似乎要把这个摘星号清清楚楚的展示给世人。
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缓慢、枯燥乏味的过程,却让所有人小心翼翼,不舍得眨眼。
仿佛,他们在欣赏的,是接下帷幕的蒙娜丽莎。
展示摘星号,足足用去三十秒,但没人能直观的感受到它的大小,知道,镜头变成愿景,整个摘星号被缩放到了屏幕里。
如果李白复活,他会惊叫一声,噫吁嚱,危乎高哉!
二货青年会说,握草,真几把高!
是的,很高!
对于华夏人来说,隔三差五就发送载人飞船,所以他们对火箭并不陌生,但这一次,他们发现这个大块头比原来大太多了。
之所以发现它很大,是因为有参照物。
以前发射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到了,在火箭旁边是有个高楼一般的建筑的,从那里,要伸出很多爪子,那是用来禁锢火箭的,扶着它用的。
而这次,那个建筑换了模样,众人才知道,这不是同样一个地点。
而那个建筑,层数显然比以前多了太多,以前似乎还能数的过来,但这次,看不出,只有一个感觉,高!摩天大厦一班。
电视里,有专家开始介绍摘星号的数据,长度,三百五十六点八米,重八百吨!
这个数据很大,高度还好,重量就很模糊了。
然后给出了一个对比,当年首次载人登天的神舟飞船长度是八十八点六米,重量是七点八四吨。
对比一下,很明显了。
高度多了四倍多,而重量,一百多倍!
如果当年的神舟号是普通人,这是个绿巨人!
专家又是一通分析介绍,讲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