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艳阳知道灵魂存在,但却不觉得这个实验是真的。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灵魂离体,除了自己,除了被自己七星续命的秦淼,还没有别人达到过。
当然,这也不能证明确实回不来,但他觉得,起码很困难。
令李艳阳颇为感兴趣的是第二个实验!
那个科学家认为人的意识有重量!
意识,毫无疑问,确实存在。
但在人们的认知中,意识就是意识,就像想法一样,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虚无。
怎么可能有重量呢?
但那个科学家认为,人有抗压能力。
抗压,实际上有两个意思。
比如,人顶着十斤重的东西肯定不会被压死,这就是抗压,来自肉体的力量抵抗物理压力。
还有,就是人们面对压力的时候,能顶住,不崩溃,这也是抗压。
显然,当意识强烈的时候,人的抗压能力也就强。
所以,他觉得意识有重量。
然后,他做了一个实验,把濒死的人放在一个精度十分精细的秤上。
实验进行的时候,他就发现那个重量在不断、均匀的减小,只是这个量很小很小。他知道,这代表人身体内的水分等物质在随着实验者气息微弱而逐步消失。
但就在实验者死亡的一瞬间,他发现重量突然少了二十一克!
那是直观的下降,不是缓慢的过程,就是一下子掉了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二十一克实验。
这个科学工作者直接下了论断,消失的二十一克就是意识的重量!
或许,这个意识就是灵魂。
当人死亡的时候,意识消失,灵魂离体,然后降低二十一克。
当然,这不是说所有人的灵魂都是二十一克,只是这是个代表。
那么,接着一个问题就来了,如果意识,或者说灵魂有重量,那为什么看不到呢?看不到,摸不着,十分玄妙。
李艳阳随即探索,发现一个名词——暗物质。
暗物质最早是由一个叫卡普坦的人提出的,他于1922年提出可以通过星体系统的运动间接推断出星体周围可能存在的不可见物质。
1933年,天体物理学家兹威基利用光谱红移测量了后发座星系团中各个星系相对于星系团的运动速度。 利用位力定理,他发现星系团中星系的速度弥散度太高,仅靠星系团中可见星系的质量产生的引力是无法将其束缚在星系团内的,因此星系团中应该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其质量为可见星系的至少百倍以上。不过这个结论在当初并没有引起重视。
暗物质存在的一个重要证据来自于1970年鲁宾和福特对仙女座大星云中星体旋转速度的研究 。利用高精度的光谱测量技术,他们可以探测到远离星系核区域的外围星体绕星系旋转速度和距离的关系。按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星系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星系核区的可见星体上,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将随着距离而减小。但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是恒定的。 这意味着,要么牛顿错了,要么,质量不对!
万有引力定律,大家用的很爽啊,没啥问题啊,为什么不灵了呢?
于是,人们推测,星系中可能有大量的不可见物质并不仅仅分布在星系核心区,且其质量远大于发光星体的质量总和。
到现在,暗物质的存在已经被普遍接受,认为宇宙中存在着很多暗物质,质量超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