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二百一十三、废太子
    见庞癝真的不阻拦自己,尉缭心中气愤不已,说了一句“你好自为之”之后便气冲冲的走了出去。

    回到家中,尉缭命人喊来范增、韩非、张良、蒯彻、萧何等人。

    见众人到齐,尉缭方才将今日见庞癝之事告知众人,而后方道:“相邦可有为所欲为,但咱们却不能坐以待毙,老夫计划开始对襄陵君采取行动,你们的意见么?”

    尉缭眼神犀利的看向众人。

    众人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如果庞癝真的倒台,在座诸人,就如同秋后的蚂蚱一般,谁都蹦跶不了几天,故而大家都支持尉缭的做法。

    按照尉缭的分析,魏郊所依赖的,一是魏王平的支持,这是大义;二是大部分军中高层将领的支持,这是兵权;三是儒家的支持,这保证了魏郊的人才来源;四是魏郊本身的身份,其不仅是魏氏宗亲,更是信陵君魏无忌的临终遗言,这样魏郊便有了对付庞癝的借口;更何况,魏郊本身就代表着魏氏宗亲本身的利益,这样一来,魏国权贵大多都会支持魏郊。

    有了这五样利器,说实话魏郊的胜算很大。

    可庞癝一系也不是说没有一丁点的优势,首先朝堂之上,庞癝一系人马大多都官居高位,地方上的官吏更是不计其数,这一点便保证了庞癝一系有足够的实力来面对魏郊;更何况,无论是庞癝还是尉缭,都是魏王增临终前的托孤大臣,在魏王平还未亲政之前,他们拥有足够的名义来做任何事情。

    再者说,庞癝一系多是智谋之士,这一点是魏郊远远比不上的。

    尉缭之前已经暗中更换了不少大梁城内的中下级将军,现在,尉缭更是以对秦国用兵的名义,将不少支持魏郊的高层将领都调往了河东。

    这样一来,尉缭便能确保大梁城内魏郊在军中的势力大为削弱。而在河东,尉缭相信有王翦这位上将军的压制,军中将领谁都别想翻起浪花来。

    至于儒家的支持,尉缭根本就没有将那些腐儒放在眼中。确实,在尉缭眼中,儒家的那些人确实都是些腐朽不堪之人,难堪大任。

    也许在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中,儒家出过不少的优秀人才,可在三百年的战国历史中,儒家之人确实没有人登上过庙堂之上。

    或许我们听说过诸如孟轲、荀况等儒家名士,可这些人却没有一个执掌过一国权柄,也未为各国发光发热过。为何?那是因为儒家之人好清谈,而战国时期的各国君王注重实干之人。

    论起行军打仗,儒家不如兵家之人,论起纵横捭阖,纵横家舍我其谁,论起治理国家,法家当仁不让。而儒家能干什么?无非靠着一张破嘴皮子,在列国高谈阔论而已。

    这样的儒家,试问哪一个国家的国君敢用?如果用了,那不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亡国的边缘吗?

    故而,关东六国对儒家的态度便是尊而不用,没办法,儒家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而西面的秦国,甚至连儒家典籍全都焚毁了,更何谈任用他们?

    独尊法家的秦国,兵家、纵横家你来我往,甚至连一向漠视律法的墨家都能容忍下来,为何不能容忍儒家学说呢?

    这一点我们至今也不得而知。

    也因此,尉缭并未将支持魏郊的儒家这么一个庞大的思想政治势力放在眼里,而是更看重魏氏宗亲的力量。

    虽然自二十多年前庞癝变法之后,各宗亲权贵私养兵丁的传统被打破,可这些宗亲权贵也不都是傻子,通过钻律法的空子,他们以收养门客的名义,仍旧畜养了不少私兵。

    这一点,连庞癝都无话可说,毕竟魏国养门客最著名的莫过于信陵君魏无忌。如果想要彻底想出权贵养私兵,那么就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