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媳妇唯一有些不适应的就是太婆婆这里的,公公婆婆虽是长子,为了草莓事业,并没有住在老宅,而是住在王府仓胡同租的宅子里。她们做媳妇的,自然是跟着婆婆一起住。太婆婆这里就是二房在膝下服侍,要说为老宅的家产,长房并不缺钱,何况长房俩儿子各有正经工作,也不在意铺子的事。就是俩媳妇,也没人打铺子的主意,又不是什么大不了铺子。
可就是跟老房二房说不到成块儿。
其实这也不奇怪,魏金自前些年见家里二弟(魏年)学了好几门洋文,然后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就立志让儿子们念书出息。这念书吧,开始可能看不出什么,可待赵丰赵裕都读完大学,真的就不一样了。并不是读完大学就发了财,而是整个人的眼界就与以往不同。魏家在北京也这些年了,有一些人脉,俩儿子大学毕业出来,燕京大学正经毕业生,文凭很拿得出手,于是,工作都不错。
有时,人生就是这样,越往高处走,眼界就越开阔,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多。
如赵丰赵裕,小时候家里可能就想着像父母的婚姻一样,给娶个门当户对买卖人家的妻子。可俩孩子大学毕业,都有了不错的工作,家里也就得给张罗亲事了,魏金夫妻突然发现,儿子挺出息,当然得找个配得上儿子的闺女。其实,这不必家里说,俩人感情成熟的也不晚,自己找的对象,就是现在的媳妇,也都是大学生,在报社工作。
这年头,男孩子读大学还有可能家境贫寒,可女孩子能读大学的,家境贫寒的是极少。因为但凡家里略有困难,首先被剥夺的肯定是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所以,赵丰赵裕娶的媳妇,非但自身不错,家里条件都是可以的,比赵家更是只好不差。
相对于赵家长房,赵家二房就差了不止一头。
虽说一样是爹娘养活的,小时候两房的孩子们也是一样的念书。赵姐夫娶的是门当户对的媳妇——魏金,赵老二则是娶的舅家表妹。魏金不见得就比赵二太太强,可魏金娘家好,虽说以往兄弟姐妹间有些个小摩擦,可她硬是有运道,赶上陈萱这么个书虫做弟媳。开始赵丰赵裕小时候念书也是倒数,陈萱是觉着俩孩子这么着可惜,给他们请的补习老师。孩子只要在学习上建立自信,学好并不难。于是,一路直奔燕京大学去了。
这一步走对,受益极多。
赵家二房就没有这样的好运道,二房的孩子学习也很一般,赵老太太一向心疼教会学校的学费,念到小学毕业就没有再让念了。当然,二房不念了,大房这里的学费也就停止了供应。亏得魏金学了那种草莓的本领,那几年生意兴旺,她又是一心让孩子们多学几门洋文,以后生意上发财的。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就供到大学毕业了。
这一下子,两房的差距就显出来了。
魏金由于生活顺遂,尤其是俩儿子有出息,这让她这做娘的十分有面子。再加上她虽不是什么聪明人,可当初陈萱魏银开铺子,也是在外头挣钱,家里的成例,她娘当时就没要过陈萱的钱,所以,她有样学样,虽则俩儿媳妇也都是挣钱的,魏金也没要儿媳妇的钱。她自己主要是生意也很忙啦,俩儿媳家里都是可以的,魏金自己也比较满意,也就不在乎儿媳妇那仨瓜俩枣了。为此,俩亲家母都格外的尊敬魏金。
赵家长房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未免衬得二房越发不得意。
这原不是什么大事,如魏家魏时魏年,一样是同胞兄弟,境遇亦是不同的。只是,魏家兄弟一向和睦。赵家的关系就比较微妙,赵老太太自己就偏心小儿子,尤其这些年长房在外住着,赵老太太更是一颗红心都在小儿子这里,听说魏年一房回国了,赵老太太这颗红心顿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