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25章 遗言
    浪头很大,但要看在谁的眼里。

    蚂蚁眼中的滔天巨浪,不过是世人泼出的一碗水。

    世人眼中的滔天巨浪,在长孙无忌这尊大佛眼中,也不过就是举手一按的事儿。

    长孙无忌是宰相,而且是宰相班中第一人。

    北衙禁军少而精,归皇室直管!南衙禁军则庞大数倍,皇帝也不能直接调动,要通过南衙来指挥,南衙指的就是宰相。

    所以,执金吾闯到西市抓人,只不过传来长孙无忌一道口令,而且并非长孙无忌亲自下的口令,因为这尊大佛还不知道负有京城治安的金吾卫假公济私,跑去西市拿人了。

    他只是听了黄县丞源源本本的汇报,听说这件越闹越大的事件起因竟是源于一个自陇右来,今效忠于“大商贾”王恒久的人,一个名叫刘啸啸的人,便勾起了心头旧恨,所以淡淡地说了一句:“本相接到密报,西市王恒久欺行霸市,啸众作乱,着南衙理会一下!”

    宰相风范,一语尽出。

    本相接到密报……

    他接到了谁的密报?没有人会去问他,就算惊动了皇帝,皇帝也不会如此刨根问底,所以他说是密报,那就是密报,既然是密报,就是有含金量的消息,你得相信!

    西市王恒久欺行霸市,啸众作乱。

    这一句话,就给这个案件定了性质。首先,错肯定是王恒久一方,不用费心调查孰对孰错了,揪住王恒久一派往死里打,就是政治正确。而且,案件的层次也限制住了,恶霸豪贾欺行霸市引发的大骚乱,这样一来事情闹得再大,性质也就那么回事。哪怕只有三个人举旗造反,那也是造反,要上报天子的,但商贾们为了争利聚众械斗,这等小事就不用皇帝操心了。

    最后一句:着南衙理会一下。

    理会一下,这句含糊打得也好。究竟理会到什么程度,宰相大人没说。你自己领会吧!按照惯例,既然上面定了调子,被定为受打击的一方,就必须得受到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无情对待。

    如果打压太过了,上边回头即便打你两板子,心里头对你也是中意的,前途无量。执行不力,那就是不唯上命是从,你会在上司心中被划进黑名单的。

    这些官场门道,南衙将领们自然也清楚。所以,当宰相大人这句话传到南衙的时候,南衙将帅立即就明白自己该什么立场了,当下不惜动用军驿快报,飞驰西市,撤回了军队。

    今人也好,古人也罢,常受大人物被包装过的光环、公开表现的行止所蒙蔽,以为他们就是如何的超脱于普通人。其实要说他们的见识、智慧、手段、能力,那必然是远超普通人的。

    但要说七情六欲、爱恨怨憎,其实不但未必超脱于普通人,反而因为超脱于普通人的身份、地位、权力,所以会有放大之效。

    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范雎失势,逃亡秦国,献远交近攻之策,被拜为上卿。发达之后,落魄时于他虽有一饭之恩的,亦有厚报;哪怕只是给了他一个白眼的,也要往死里整,即是如此。

    西晋时开府仪同三司的孙秀,仅仅因为潘岳曾经对自己不够恭驯,掌权后就对他动了手手,自言昔日潘岳对他的怠慢,“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又有那明朝嘉靖年间,新帝登基,赞叹王守仁的功绩,决定调他入京任职,结果迟迟不得执行,最后皇帝反复催问,才给了王守仁一个有名无权的南京兵部尚书。

    原因就是,当时权倾朝鲜,犹在皇帝之上的杨廷和从中作梗。杨廷和也算一代名相了,虽然也有收黑钱、循私情的问题,但人无完人,总得来说,对社稷的功远甚于过。

    但是他和王守仁的老上司王琼矛盾很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