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一边走,一边和倚在板车上的杏娘聊天。多数都是她们问,杏娘答。
“你们家以前住多大的房子?教多少学子?你在家做什么?有没有丫鬟伺候?”
杏娘一一作答:“有一处三进带一个花园的小院落。徐晓的父亲教导三十来学子启蒙,每批学子都有十几人考取了童生。每到三节时候,来拜访的学子络绎不绝。光送来的肉就有几十斤,还有面食之类的。我在家就给那些学子煮煮饭,闲暇的时候,绣绣花。家里就三口人,也没有什么好伺候的。买丫鬟的话,家里就多了一张嘴巴,还怕她手脚不干净。”徐晓听出来了,这话虽然部分是真的,但都有夸张的成分。虽然,说是每批学子都有十几人考取了童生,但每批学员中都有往年考过一次,或几次的老学生。所以徐晓的父亲教学质量也算是一般般。而且,杏娘将中间二嫁的那位屠夫直接忽略了过去。徐晓估计,赵大山都不知道杏娘是三嫁了的。古代嫁娶,全凭媒婆的一张嘴,想要成事,只会往好处说。赵大山家在山里头,很少去镇上,更是无从打听杏娘的过往。
几个嫂子听得连连赞叹,不住点头,眼中都带着憧憬。在她们看来,不用下地干农活,每天在家做做饭,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她们虽然也和丈夫去过几次镇上,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将家里的新鲜瓜果蔬菜带到东市的摊子上卖完了就回家。那些富贵人家聚集的西市,更是见都没见过。听杏娘说这些新鲜的东西,更觉得张了眼界。
这时,那个改嫁到赵家村的嫂子,看了一眼徐晓,说道:“杏娘的前位夫君一定仪表堂堂,相貌出众吧。我在隔壁村子见到的地主家的小姐,都比不过你女儿这般样貌。”
“那是当然。”杏娘一点也不谦虚,“我家晓晓也是从小娇宠着长大,先夫亲自教导识文断字,还不到五岁就能背三字经。以后如果先夫的同窗好友能提携一把的话,以后说亲,就是官宦人家也是可行的,还能呼奴唤婢。隔壁地主有再多银两也是泥腿子,读书人都不愿意结交。”杏娘眼中露出了淡淡的不屑。
听到这儿,几个嫂子更加震惊了。虽然前面就知道杏娘先夫不简单,但从不知道,在他们眼中顶顶高贵的人物,在她眼里都不算什么。再加上这个时代人民对读书人天然的尊崇,连带着对徐晓都高看了几分。
几人开始络绎不绝地夸赞徐晓,什么“相貌好看,白白嫩嫩的,像年画里的娃娃。”“会读书识字,比人家千金大小姐还厉害。”对她们的夸赞,杏娘听地笑逐颜开,说话的兴致更高了。
只有一开始说话的那个黑胖嫂子有些不依不饶,提出:“一个姑娘家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下田种地可用不上这些东西。”
杏娘还没开始反驳,精明脸的嫂子就笑着说道:“会读书了,谁还会嫁一个庄稼汉。”
杏娘有些不高兴,反驳道:“其实,不管男女,读点书还是有用的。那些举人老爷就喜欢红袖添香。大字不识一个的女人,就算再美,都会失去兴致。还有那些半大的小子,就拿我哥哥主厨的酒楼来说吧。那些一个字不认识的小子,只能呆在灶房烧火,洗盘子蔬菜,提扛重物。每天累的要死,还没有一点休息时间。月银才一百文。而那些识得几个字,机灵一点,会报菜名唱传单的店小二,每天轻轻松松,迎来客往,月银是三百文。有时候碰到大方的客人还会赏点银钱。比那些卖苦力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呢。”
“真的,假的,一个月能挣这么多?”黑胖嫂子睁大了眼睛。
杏娘本来就有些不高兴,听到她的质疑,脸都跨了下来:“我还能骗你不成。这种事,街头巷尾,随便找人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精明脸嫂子拉了拉杏娘的衣袖:“你不要跟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