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4.第 24 章
    大族老乘着夜色就赶到了二族老家。一进门就从怀里取出捂得温热的两本书籍,双手颤颤巍巍地递到赵希达面前:“希达啊,你帮我看看着书咋样?”

    赵希达将大族老请到上座,翻开书的扉页,龙飞凤舞的‘论语’两字映入眼帘。赵希达一排桌子:“好字!”又看向大族老,脸色殷切,“不知是哪位高足写下的?我也好常去讨教一番,请他多多指点。”

    大族老表情有些一言难尽,叹了口气:“哪里是什么高足啊,不过是一个黄口小儿。就是那个随杏娘过来的丫头,说是从他父亲留下的书上抄录下来的。”

    “那丫头姓徐,是湖县杏林苑里的徐家吧?”

    大族老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嗯,不过她父亲是徐家庶子——”

    赵希达打断大族老的话:“那也比我们强的多。”又忍不住感叹道,“大家贵族的底蕴果然深厚,五岁的小儿都比我们这些读过二三十年书的人强的多。前朝崇尚的‘下品无寒门’也不是没有道理。殷陶徐吴四大姓氏,自古以来出了多少人才。”

    大族老皱了皱眉:“希达,切不要妄自菲薄!赵家村在我们的努力下,才二十年就变得天翻地覆。当年我们赵家村可是整个湖县最差,饭都吃不起,更别说读书了,没有人家的闺女愿意嫁到我们村来。你再看看现在,有多少人羡慕我们。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十年不行就五十年,总有一天赵氏也会成为排的上名号的姓氏。”

    赵希达连忙拱手道歉:“大伯说的在理,是我魔障了。”

    赵希达又翻开那本《论语释义》,边读边字斟句酌地品味。以往看书的时候只知道大致的含义,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研究地够透彻。现在和着这本释义一起看,圣人每句言语竟然都暗藏着许多种深意。自己果然是井底之蛙。

    赵希达激动地堂屋来来回回地走动,一边将那些句子在嘴里翻来覆去地咀嚼。越品越觉得在理,简直就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读在嘴里口齿生香。连大族老还在自己家里都忘了。

    大族老摸着胡须沉思着,看来那个丫头比自己想像中更加厉害。也可能晓晓那个丫头就是一个契机,一个搭上杏林徐家的契机。

    ————

    徐晓通过周思哲花了三文钱,在村子里找了一个赶车的老把式,将他们四人送到镇上。

    徐晓老早就磨着杏娘答应,让自己和几个小伙伴去镇上玩一玩。因为杏娘对原主的行为习惯最为熟悉,徐晓害怕她会察觉出不对劲来,所以只叫了小花他们陪着。杏娘也以为徐晓想去舅舅家玩一玩,没多想,给了一吊钱,就答应了。

    这日天色还朦胧,天空将亮未亮的时候,徐晓就起床了。杏娘将她送上车,再三嘱咐老农一定要照顾好几个孩子。

    乡村的空气很清新,能见度很高,比城市雨后的天空更加明朗。空气中是茉莉花馥郁的香气。两旁的稻谷堆摞地高高的,一派丰收的场景。

    老农显然赶车很有经验,一路都没有颠簸。嘴里还悠闲地哄着一首不知名的山歌。偶尔一鞭子甩到牛儿的屁股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在山中传来几声回响。

    兰兰和小花在坐在车上东张西望的,她们还从来没有离开山村,去过镇上。周思哲倒是和周娘子一起到镇上赶过集,了解的多一点。一边走一边向另外两人介绍沿途的风景,显得很有经验。不时凑过来和徐晓说上两句话。

    徐晓一边随口应和着,一边闭着眼睛深嗅空气中的香味儿,心情疏朗了许多。

    牛车行了近一个时辰,天色已然大亮的时候。才行到村镇交集的地方。路渐渐开阔了起来,能容两辆牛车并排而行。周思哲也不再说话了,他的一点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