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试试。”
翁元点头道,显然对颜亦瑶所说的非常感兴趣,朱砂捧着一个盒子送到翁元面前,里面放的就是颜亦瑶说道的那块通透若泉水的玉石。
翁元把玉石拿到手里后就不停的抚摸打量着,迫不及待的动起手来,完全无视了旁边的主仆三人。
颜亦瑶看翁元现在的状态,也没有多说什么,让朱砂给翁元留下了定金就离开了。
“七日后再来吧。”
翁元在玉石上画着什么,头也不抬的对颜亦瑶说道。
“有劳了。”颜亦瑶轻拂一礼,然后转身。
颜亦瑶重新戴上帷帽,走在清河的街道上,清河并不算繁华,只不过是离京城比较近的一个小城,这里非常有名的原因是这里有一个大族,清河崔氏。
崔氏是一个历代从文的世家,从前朝一直延续至今,历经朝代更替依旧屹立不倒,曾出过三个丞相两位帝师,其余在朝为官者更是不计其数。
清河因为崔氏的存在而名满天下,引来了天下学子的竞相到来,只为了能拜在崔氏名下,以后入朝为官也能得到些帮衬。
颜亦瑶感觉崔氏之所以能屹立不倒这么多年,与他们广收学子也有关系,毕竟齐国向来以仁孝治国,天地君亲师是不可以违背的,自然也讲究尊师重道。
如果皇家贸然对崔氏下手,恐怕会引来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只要坐在龙椅上的人还有点儿脑子,就绝对不会这样做。
颜亦瑶正走着,突然脑海中又浮现了那些不知为什么会出现在脑海中的记载。
【齐有姓崔氏,大儒崔旬为帝师,其孙浩言幼而颖,五岁能诗,七岁能作赋,灯节溺于湖,元启帝见浩言之赋,扼腕聚。】
这段话就和清河的崔氏有关,是讲帝师崔旬的孙子名叫崔浩言,从小就非常聪明,却在花灯节的时候溺死了湖中,后来的元启帝看到了崔浩言七岁所写的赋,感到非常惋惜。
颜亦瑶是知道现在的帝师确实是名叫崔旬的,但却不知道他的孙子现在多大了,自然也不清楚脑海中出现的这件事有没有发生,颜亦瑶感觉既然自己知道了,还是问清楚的好,所以让朱砂去打听下崔家的事,尤其是这个名叫崔浩言的。
不过这句话倒是让颜亦瑶弄清楚的另一件事,就是元启帝应该就是现在的皇帝驾崩后的新皇,可惜单凭一个年号她也不知道这个皇帝会是哪个皇子。
朱砂很快就回来了,对颜亦瑶说了她打听到的内容,这个崔浩言在清河也小有名气,据说他文采斐然,非常有崔家的风骨。
“现在多大了?”
颜亦瑶松了口气后问道,这才是重点,还没死她说不定还能帮上些忙。
“七岁了。”
朱砂打听的很细致,很顺利的就回答了颜亦瑶的问题。
颜亦瑶算了算时间,离花灯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她少不得要在清河多留几日了。
七日后颜亦瑶如约到了翁元的临杞轩,翁元这次倒是没有为难颜亦瑶,直接递给她一个非常小巧的玉盒子。
颜亦瑶打开玉盒子,只见里面放着十余枚薄如蝉翼的圆形玉片,中间都画着瞳孔的样子,与正常人的瞳孔没有什么区别。
颜亦瑶拿起其中一片看了看,感觉非常满意,而且没想到翁元竟然做了这么多,这样她也不用担心不小心遗失了。
朱砂拿出镜子,颜亦瑶对着镜子把那玉片放在了眼睛里,眨了眨眼并没有不舒服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