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零八章 淮阴渡
    七月十二,泗水渡口。 今日一早起,停泊在这里的民船,渔船都已经被驱到了周围水域,只余一艘插着黄色节旗的两层楼船靠在渡口边,几十个工匠正在楼船内外上下做最后的安全检查。 拓跋慎和任城王同乘一车,到了渡口外下车后,招来津吏闻讯。前日决定由泗水直接到淮阴之后,任城王就遣人到津渡,命令津吏收集来往此地的舟船沿途详略之情和水情缓急。 “孤前日催督之事如何” “已得其详,下吏已将沿途洲,礁,芦蒲荡之属绘制成图,又招募了十几个常年来往于泗水的本地渔民。如今水势正盛,若是乘流激下,只需一日一夜许便可至淮水。” “嗯,甚善”任城王点点头,称赞道“此事你做得好,升赏自不必说。你所举之渔民可靠否若是有南朝间谍潜身其中,你为举人,也当受连坐。” “请刺史放心便是,这些渔民年岁不过二十余,都是徐州归化前后生人,其家人族属都已登记在册,只需派人监之即可” “好,孤便派殷长史与你同去。你可与那些渔民说了,待了此事,孤有重赏。”任城王说着,指着随行而来的长史殷瞻道。 和任城王,李彪等人在渡口等了一刻钟左右,检查楼船的工匠才陆续出来,为首的匠师回报楼船无虞后拓跋慎才与李彪,于忠,郑道昭等人登船。 从京城一路保护拓跋慎的三百骑兵当然不可能都全副武装继续跟着去南朝。三百人的话,南朝是绝不可能答应的。南朝在东起江淮,西至梁益驻守几十万人,可不是为了让三百敌军全副武装深入腹心之地的。三百人跟南朝的守军比,当然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可是如果在建康城内,运气好的话,连建康宫都有可能打进去。 经过和任城王,于忠等人商议以后,最后决定只带三十人过江,随身只带基本的刀剑一类的兵刃,三十人中,国族和汉人各占一半,都有一些水下功夫。之所以这么挑选,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毕竟是深入敌国境内,多一些小心,事到临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而且三十人可以说正好卡在南朝的点上。三十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只要不去太乱的地方,保护安全足够了,也不至于引起南朝的紧张。 楼船拓跋慎不是没坐过,不过以前都是在皇家园林那种水波不兴的池湖中,比不得现在泗水这种处于激流的环境,所以楼船刚刚进入河中不久,拓跋慎和李彪等人都用了好一会儿时间才适应下来。拓跋慎前世曾经和朋友参与过长江三日游,这种前后不过三十米的木制船跟钢铁巨轮简直没有可比性。 。 南齐北兖州州治淮阴,淮水渡口。 新任黄门侍郎裴昭明和北兖州治中从事史张明宝并渡口津吏站在渡口边的望楼上,朝着淮水之中远眺。今日淮河两岸晴空万里,淮水上下风浪不小,平时在淮水上出没的小船今日一艘也没看见。倒是偶尔有几艘舟师舰船来往淮水中巡游。 “依北虏所言,虏宏子今日当至淮阴。现已未时中,尚不见虏舟。不如先回城中,左右离此地不过两三里。”从事史张明宝一口气饮完茶,将手中的几粒白子洒入棋盘中。 裴昭明回过身,笑道“如今暑气日甚,淮阴虽背靠淮水,难道比建康舒适裴某久居建康,难耐暑热,昨日来此地,骤见如许佳地,何必便走。再者,裴某此来,便是奉命来迎北使。若是只因坐守几个时辰便耐不住,岂非慢怠朝命张君若是要回城,可自去,裴某在此便可。” “裴公好耐性,只是张某性急,实在难耐如此枯守。张某还有些急务尚未办理。不如先去办好了,再来与裴公对弈。”张明宝说着,也不待裴昭明答话,行过礼便转身下楼而去。 裴昭明听着楼梯处传来的厚重声,看着张明宝手摇麈尾扇,昂首挺胸下楼的背影。不觉对这个出身三吴四甲族之一张氏的少年郎微微摇头。 这个张明宝他早在建康就认识。此人出身于三吴四大郡姓顾陆朱张之中吴县张氏。早些年留居吴郡时,就在三吴子弟中颇有名声。今年年初,其从吴郡到建康,来往与公卿士大夫之家。与群豪贵要子弟结交时,因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