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一百七十九:出阁礼
史浩塑造赵瑗这个人格的时候缺少了关于征服、军事的那一环,并非他的过错,而是他所接受的教育之中从未存在过这样的情况,史浩是作为一个标准的文人被培养的。

    而另外一方面,他遗留给赵瑗更多的是优柔寡断一类的不好情绪,这不是那种“深谋远虑与优柔寡断本无区别,只看如何说法”的情绪,而是使得赵瑗无法正常地做出帝王应有的判断。

    当然了,这种说法对赵瑗和史浩都有所苛责,首先,史浩是个文人,他接触的不过书本,他所受的教育也是要培养一个文人,哪怕是一位宰相,这身份本质与君王不同。

    其次,赵瑗这么个年轻人,又能负什么责任?做什么事情?赵构这一形象的缺席,也使得他毫无对朝政的理解。

    当然了,“三易黄河”的大宋,“联金扛辽”的大宋,根本在战略这一点上毫无建树。他们根本没有脸面说别的……

    这根本不是他们俩的问题,而是整个大宋朝堂上上下下所共有的大问题。

    胡铨一直深佩服荀懿和荀墨对于事情发展的预料和判断。但这种能力与其说是能力,不如说是一种经过锻炼的天赋。

    学不会的,也教不了。

    他们俩正说着,旁边一个人过来拍了拍胡铨的衣服,胡铨被吓得一惊,定睛一看,却正是折知琅:“折小将军,你不在那里守护官家,跑到角落里来做什么?”

    折知琅笑了一下,露出满口大白牙来:“胡御史,史讲习,官家送赏的圣旨快到了,恩平郡王让我来寻您二位。”

    赵构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亲自到场。好吧,其实是因为赵瑗的出阁读书仪式他不曾到场,所以不好厚此薄彼而已。

    这些日日见到赵构的大臣都没有什么话,只不过低头称是。

    赏赐的都是些极好的笔墨纸砚,这礼物自然也是有寓意的,要这些位皇子好好学习,尽早地为国家尽忠。

    可等到赵琢向老师行拜师礼的时间,一切都不对起来,他的老师并非胡铨这类中间派,也不是洪浩那样的主战派。而是秦桧的人,这是秦桧党羽之中的一位著名的打手和口舌,汤思退。</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