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瑾急匆匆地赶过去, 但是当他走近,却不自觉停下了脚步,站在原地。
夜幕之上, 本有明月高悬,银辉洒下来, 这一路没有经过繁茂的树林,走在山间也并不觉得昏暗。但是顾母的坟墓栽种在一片高大的松柏中,阴影笼罩,昏暗又凄清。容瑾驻足在不远处,看到了松林中孤零零的坟墓, 还有跪在坟墓前, 孤零零的人。
看到这一幕,容瑾突然就犹豫了。顾如琢虽是他养大的, 但是顾家的事,他严格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外人。这时候,或许顾如琢更想单独和他的母亲待在一起。
但是他终归还是走过去了。他舍不得他家小孩孤孤单单地一个人跪在那儿。
容瑾故意放出了一点脚步声,顾如琢肯定听到了,但是没有回头, 只是安静地跪着。
容瑾走到他身边,视线落在前面的坟墓上。
那墓不大, 小小的一个土坡,顾如琢会定期来除掉附近的杂草, 前面立着一块碑。那碑用的是景明山最普通的石料, 四四方方的模样, 上面刻着几个字。
当时顾母身死,容瑾只是将尸身掩埋,没有立碑。
景明山中万物生死荣枯,都不讲究这些,或是被其他动物吃掉,或是归于泥土,最后重新成为景明山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容瑾身死,也是一样,身形消散于天地,重归景明山。所以容瑾并不如何在意和死有关的规矩。
这块碑是顾如琢自己立的。
容瑾站了一会儿,盘腿在顾如琢身边坐下“我还记得,你立这块碑的时候,是八岁。”
顾如琢低声道“是。”
容瑾看着墓碑上的刻痕,在心中想我这些年,其实没有多好地照顾他。
顾如琢来到景明山的时候还很小,但却很少主动对容瑾提出过什么要求。容瑾给的,他拿着。容瑾不主动提起的,他从来不要。比如说这块碑,顾如琢心中在意,这对容瑾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顾如琢没有求容瑾,而是选择了每日练剑。等到八岁那一年,他终于劈了一块方石,为他母亲立了这块碑。因为力气不够大,上面字的刻痕有些歪歪扭扭。
容瑾没有养孩子的经验,衣食住行,要学本事,这些容瑾都知道,但更多的就没有了。顾如琢前几年在景明山,充其量也就是没有危险地活着而已。
容瑾不会照顾人,顾如琢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做饭洗衣,打扫房间,这些从来不用容瑾操心。而剩下的时间,容瑾看到他,总在读书,练剑,修行。偶尔琢磨琢磨簪子,都是难得的闲暇放松了。后来容瑾带着他在世间体验生活,与其说容瑾照顾他,倒不如说是顾如琢照顾容瑾。置办东西,赶路住店,都是顾如琢在操心。容瑾只负责兴致勃勃地决定去哪里凑热闹,还有人身保护。
容瑾刚开始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直到他带着顾如琢在世间行走了好几年,慢慢看到人族普通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才意识到他家孩子好像和别人不太一样。
原来别人家的孩子,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小,就自己会照顾自己。除了少数非常困难的人家,大部分五六岁的小孩,在读书或者干活之外,还需要出去玩,需要玩伴,零嘴,用来玩耍的小玩意儿。原来,他们会过生辰,会在年节的时候裁新衣,得到压岁钱做礼物。
这些顾如琢都没有。
他已经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尽力地去对顾如琢好,但是因为对人族的不了解,他给顾如琢的关心照顾,其实还是不够。他明明有条件给顾如琢那些,但是他什么都不知道,让顾如琢的童年就那么日复一日,在“懂事”和“平静”中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