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跟了他多年做事妥帖,回道:“只打听到有一个政府牵头办的银行家和企业家峰会,不少人都要过去,吴双安和金氏投资的詹嵘詹先生等人届时都会到场。”
康总手指在皮椅上敲了两下,有些疑惑:“詹嵘?”
秘书道:“是,他包下了整个酒店,周日似乎要办一场私人酒宴。”
康总眉头皱起来:“这个人倒是有些麻烦。”
他在京城任职半年,但是却图谋京城数年,对京城里近两年出现的人也有所耳闻,尤其是这个詹嵘。这位詹先生几年前他在沪市就见过一面,为人机敏,进退有度,骆氏等大企业把持沪市的地产行业,他绕了一圈,把目光又转向了京城,生意做的也是风生水起。
听闻这人从国外归来,身后有海外资金支持,归国几年也一直都是以代理人自居,出手非常干脆阔气,眼光也独到,和其他一些领域的人也多有来往,康总一直试探不出深浅。
骆氏如今也是继续一笔资金周转,京城的项目迟迟不肯定下有资金的一大半原因在内,康总的关系多在银行,但如果小白总能拉到一笔海外资金的支持,那他努力了大半年的成果怕是要被摘了果子。
康总沉吟一下,吩咐道:“去问问那位詹先生有什么爱好没有,送些合心意的东西过去,争取跟他搭上关系。”
秘书道:“您周末也要过去?”
康总已经恢复了平日的样子,和气笑道:“当然要去,我们也去凑凑年轻人的热闹。”
秘书答应了一声,着手去准备了。
詹嵘喜欢逛古玩市场,但是看的多是书籍画报,挑的年份并不长,大多都是一些刚建国时候的报纸和戏曲社团的海报,他尤其钟爱京剧一类,这在京城圈子里一打问就能知道,因此并不难找到讨好他的物品。
秘书在查了几天之后,忽然发现了一件重叠率很高的事,这位詹先生,或者说詹先生背后的那位老人,颇为喜爱收集“中和戏院”、“吉祥大戏院”两家的老物件,他也跟着翻找了一些出来,装订成册,打算拿去修理之后送过去。
也是他运气好,周四的时候还找到了一本当时剧院的演出人员名册,听闻那位詹先生也喜爱这些,就一并找人送去修理——没办法,都是翻遍了旧货古玩市场找出来的,霉斑不少,没办法直接拿去送人。
找来找去,这些东西就送到了肄三堂。
这天傍晚,米阳店里来了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男人,急急忙忙拿出几本破旧的名册递到柜台上,“老板,这些周六可以修补好吗?我可以加钱,价格不是问题。”
米阳正在接待另一位客人,对方要求详细到龟毛,这会儿冷不丁被打断,一时恼怒道:“没看到老板手里还有活吗,排队,懂不懂规矩!”
一口流利的中文说出来,要是不看对方那一头金发和碧绿的眼睛,真瞧不出是个外国人。
米阳抬头看了一眼,温和道:“麻烦您把册子先放在那边,让店里的人登记一下,我忙完了手头的就去看。”
那个外国小哥已经不乐意了,他模样长得不错,但是鼻尖微扬就显出几分倨傲,一脸不高兴道:“我先来的,我还没修好呢!”
说着还把手里的书护住了几分,坚持让米阳先修理自己的。
米阳已经跟他在店里耗了一下午了,这人中午顶着大太阳进来之后,就一直站在这没有离开过,哪怕米阳说要修书,他也坚持要亲眼瞧着,一脸的不放心,米阳被他盯着做了下午的活计,也差不多剩下最后一点做完,这会儿也想一口解决,瞧见符旗生过来接手新客人的册子,他继续弯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