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69章 塞外开发计划
    所谓炼乳,说的自然是将新鲜的牛奶或羊奶进行加热,除去其中大部分水分后,浓缩而成的粘稠液体,当然在加热过程中,最好主动用泵抽掉产生的蒸汽,以加速浓缩的过程。这样做出来的炼乳可以存放很长时间,而且由于体积小,可以节省大量用于存放液体的空间。

    在旧时间线上最早发明炼乳的就是那个发明玻璃罐头的法国厨师尼古拉-阿佩尔,只不过他做出来的是无糖的炼乳,而有糖的炼乳是美国葛尔-波顿发明,后来还有迈恩伯格在巴斯德的启发下改进了炼乳的消毒工艺。相比于更为晚近的奶粉,炼乳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都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这也是毛雄辉选择这一产品的小部分原因,至于“大部分原因”是什么?自然是把塞外也纳入自己的经济体系啊。

    塞外,或者说是长城以北的地区,长期以来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在中原王朝强大时候,那些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往往表面上表示臣服,暗地里则小动作不断,而一旦中原王朝衰落,就是这些文化落后,但武力畸形强大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大举入侵的时候了。

    至于为何中原王朝在强盛时期也无法真正征服塞外之地,至多只能维持松散的“都护府”一类的统治,本质上和什么狗屁“狼性”、“羊性”无关,而是因为生产方式。长城防线和四百毫米年降水线高度重合,意味着在长城以北搞大规模农业种植难度极大,这直接导致“军屯”这种巩固占领地盘的手段不适合,而在另一方面,游牧、渔猎生产方式的高度不稳定性,又导致了塞外之人很难维持一个足以果腹的经济状态,毫无疑问的,这意味着战争,延绵数千年的战争。

    既然长期占领塞外的土地难度太高,塞外之人又需要塞内的商品,那么通过贸易的方式来控制塞外可否?应该说不止一个中原王朝试验过这种“互市”。游牧民用牲畜换取粮食、盐、衣服等生存必需之物,而渔猎民出售的物品中,毛皮、药材占据的比例更多一些。然而看似“各取所需”的互市贸易依然存在严重的隐患,因为游牧民有大量重要的战略物资——马,渔猎民平时的生产活动——围猎,和战争高度类似,所以他们虽然人口较少,可动员的战斗人口比例却高的吓人,只要中原王朝露出哪怕一丝虚弱的迹象,那些看似老实巴交的游牧民和渔猎民,分分钟变成残酷的掠夺者……

    而来自旧时间线上的,经典的沙俄征服游牧、渔猎民族的办法,那就是在技术碾压的前提下,把前者收编成骑兵队(著名的哥萨克),而后者则是杀杀杀(外东北一系列沙俄征服过程中的血腥惨案),毛雄辉并不想、也并不会按照这套“毛子作风”来行事,这些和中原王朝打了数千年战争的桀骜不驯之徒,其中特别刺头的那一部分自然要多流点血,但如果他们愿意被纳入经济体系,为新帝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的话,确实可以活下来,而且是以更为文明的方式活下来。

    当毛雄辉想到的是彻底征服塞北的雄心壮志之时,孙云球则想到的是更加简单粗暴的“养什么牲畜”的问题——塞北的游牧民养太多马肯定不行,谁知道啥时候就来一大票骑兵烧杀抢掠,但如果他们大量地养牛、养羊就没问题了,牛肉、羊肉正好做罐头,牛奶、羊奶可以做炼乳,商品互通有无,再无战乱纷争,至于辽东边墙以外的渔猎民,他们养牛养羊的水平可能差点,但那地方有养猪的传统,而且野味甚多,用于制作大量的猪肉、熊肉、鹿肉什么的罐头也没啥问题,更不说还有巨量的名贵药材。

    “大王真乃长治久安之计!有钱大家一起赚,再加上多开昊天教堂,集中进行教化,塞外也就逐渐成了化内之地!”孙云球言毕,毛雄辉见火候到了,又问了他一句:“文玉,你真的以为塞外只有这些资源么?”

    毛雄辉说罢打开一张地图,一张描绘极其详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