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9.农忙
镇上卖,杨大川懒得在街上守着卖,一股脑全卖给城里的饭馆,3个大钱1斤。加上水里的烂泥塘,总共种4亩茨菇,取了有1000多斤的茨菇账,卖了有3两银子。

    大安朝现如今白米卖的也是3-5个大钱1斤,照这么算的话,这种茨菇还挺划算啊,据杨大川说 ,这茨菇账是茨菇不要的多余的茎,后面结的茨菇一亩地能有1000斤左右,就算只卖3个大钱一斤,也比种稻子收的多。一时间,村民心中火热,恨不得自家田里栽的是茨菇。

    杨大川也不知道这古代没有种熟的茨菇跟马蹄亩产有多少,但是现代倒是有两千多斤,所以说了个保守的数字。

    时至9月底,一场雨过后,又淅淅沥沥地下了几天小雨,暑气渐降。至此,杨家的田地的活儿暂时忙完了,忙了两个多月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

    芋哥儿心疼杨大川这两月下了大力气,瘦了一大圈,眼看着日子好过养起来的肉都掉光完了。于是,家里养的鸡鸭鹅都遭了秧,要不是杨大川拦着,他还想把自家养了将近一年的猪宰了给杨大川补身体。

    倒不是心疼那猪,只是觉得那猪实在是瘦,养了1年,估摸着也就百来斤出头,平常沈阿嬷跟芋哥儿也没亏着它,打猪草也是勤快的,就是不长肉,难怪这边都没啥人家里养猪,吃的猪肉都是养猪大户养出来的,看来别人家里是有配方的。

    在家闲了两天,杨大川又坐不住了。如今可没有啥可以消磨时间的,杨大川想到自己很久没有进山了,收拾收拾东西,跟芋哥儿打声招呼,就进山去了。

    杨大川今天没有啥目的,就进山随便逛逛,不知不觉就走的有点远,进到老林子这边。沿着平山河往上游走进入一片山林,与大平山外围的林子不同,这里苍苍郁郁连成一片,看不到尽头,里面的树木都有几十米高,树冠广阔,光都不见透下来,树下的荆棘、灌木丛很少,倒是各种菌类不少,杨大川捡了一些不常见的放到背篓里。

    一路走走停停,不时做些标记,看到有大一点的野物,都绕着走。在老林子里走了将近1个时辰,也没见到有啥东西,杨大川本来还以为这些老林子会有个人参、灵芝之类的,好采回去卖呢,但是啥都没看见。

    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了,杨大川就准备往回走。走着走着,稍微绕了一下远路,忽然听见好像有流水的声音,顺着水声走过去,发现一个不小的湖,大概有5亩大左右,湖水清澈,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苍翠的大树,秋日的阳光撒在湖面点缀,一阵微风,泛起层层金鳞,水鸟贴着水面划过,水边金黄色的芦苇草随风轻轻摇摆,湖岸上还有成群的野鸭,偶尔还能看到从树林钻出来,探头探脑喝水的小动物。

    真漂亮!杨大川在心里感叹一声,赶明儿有空带芋哥也上来看看。怪不得以前那些城里人老是喜欢往山里钻,这漂亮的像画儿的风景儿可不就躲在这大山里吗?

    不过现在,杨大川也顾不得欣赏这景了,他今天上山还是两手空空的,就捡了几朵蘑菇,这里的野鸭水鸟那么多,可不能空手放过。

    电视上,上山打猎都是背着一把弓箭。杨大川可不会射箭,枪倒是会用,但是没有。他通常都是背着背篓,拿一把打柴刀,一把小锄头,背一捆绳子,拿根手臂粗的开山棍就上山的。

    抓野鸭子,水鸟这类会飞的,下几个套就行了。杨大川就地取材,用山藤下了十来个套放在野鸭群停留的地方。等野物上套的时候,杨大川也没闲着,四处走走,找水鸟蛋、野鸭蛋。

    估计这个湖,没怎么有人来过,杨大川随便在岸边走走都捡了有半篓子的蛋,湖里的鱼也挺多的,还不怕人,人站在岸上都不游走。杨大川看着胡里的鱼,心想既然不走,那就跟我回家吧。在岸上挖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