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了天下军队之后,隋炀帝又另外征发了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乘送到高阳,用来装载衣甲幔幕,还征发民夫以供军需。大业七年秋,隋炀帝征发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到涿郡,船只相次千余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长期来往在路上的有数十万人,挤满了道路,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还没开战,隋炀帝已经把天下搅合得怨声载道了。
此战隋军总共动员了一百多万主战兵马,堪称有史以来之最。唐朝如今也号称有百万兵马,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够这个数额的。但是当年的隋炀帝,即便怨声载道,他却实实在在的动员了这么多人。加上为大军运输粮草的民夫等,间接直接参战的人马超过了五百万。
高句丽一共才多少人五百万参战,就算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把高句丽的人给淹死了。在李世民看来,这是一场怎么打都打不输的战争,就算是弄一条狗去指挥都能把仗打赢了。事实确实如此,但不幸的是,隋炀帝也是这么想的。x
既然怎么打都打不输,为何不能体现一下我王者之师,天朝上国的气度呢于是一场国运之战,变成了隋炀帝彪炳武功的炒作。
隋炀帝决定御驾亲征!
隋炀帝决定御驾亲征的时候,满朝文武也没有反对的。他们也觉得,虽然隋炀帝此战折腾了一点儿,民间有一些怨言,但是一场大胜,足以把这些怨言都填平了。皇帝想要彰显武功,让他彰显就是了。于是朝野内外,一片阿谀奉承之词。隋炀帝听信了这些话,越发的骚操作了起来。
他把一百多万大军分三路,左右中,除了中军之外,左右两路军再分十二路,摆开了阵势。为了平分战功,隋炀帝给每一路,都指定了任务,计划完成各自任务之后最终会在平壤会师。但到了隋炀帝时,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朝,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想要两面夹击隋朝。当时正值隋炀帝北巡,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可汗不敢隐瞒,把事情告诉了隋炀帝。
隋炀帝非常生气,让人告诉高句丽的使节,让高句丽王来觐见,让其尽为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则既往不咎,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隋炀帝便开始打定主意,一定要征伐这个有不臣之心的邻国。
大业六年,隋朝平定了契丹,吐谷浑等邻国,声势达到了顶峰。周边邻国除了高句丽之外,均表示了臣服。高句丽便成为了唯一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成为了隋炀帝彪炳文治武功的最大污点。征伐高句丽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黄门侍郎裴矩揣摩到了隋炀帝的心思,以高句丽本为箕子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劝说隋炀帝胁使高句丽王入朝。高句丽婴阳王高元果然不遵籓礼,给了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借口。次年,隋炀帝正式下诏征讨高句丽,动员全国,想要一战以竟全功。
正是这个想法,断送了隋朝的大好局面。隋炀帝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规定的日期非常紧张,官吏为了完成任务,监督造船工匠昼夜在水中干活,几乎不敢休息。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工匠们从腰往下都长出蛆虫,死了无数的人。隋炀帝又下诏集结天下的兵马,无论南北远近,都要汇合于涿郡。劳民伤财不说,大批的兵马集结,乱兵控制不力,周边的百姓怨声载道。
集结了天下军队之后,隋炀帝又另外征发了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