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收藏比较多的是伊朗的阿克比尔寺,有32件,而且没有被拆散过,这不是一个偶然。”
老爷子回忆道:“品质最好的元青花就收藏在拖布卡帕皇宫,从来不公开展览,皇宫一直在修缮,收入库中秘藏。当年我为去看元青花费尽周折。”
“在土耳其整整呆了一周,经过艰难险阻,最终才看到元青花。本着一种朝拜心情去,尤其打开后宫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坐下,亲人仿佛正向我走来。”
苏渊从老爷子脸上读出一种幸福和不舍,感同身受,其实华夏瓷器含蓄内敛,温文尔雅,充满传统士大夫文化的韵味。
而元青花的纹饰极其繁复,色彩为蓝白二色,这与汉唐以来的文化不符。而且器型硕大,开创瓷器新纪元。
这无疑是与元代海内外交流频繁,东亚与中东文化传播有关,很多瓷器带有明显的中东当地宗教色彩。
尤其是装饰艺术,深受当地美学和教理影响,崇尚繁密,不喜空白,构图严谨,具有抽象,规整,均衡的审美倾向。
主题为植物,几何纹饰和阿拉伯书法,纹饰有缠枝纹,连珠纹,变形莲瓣纹,菱形开光,同心圆等。
很多大碗大盘的尺寸达到40厘米以上,有些瓷器达到史无前例的70厘米高,完全是为满足中东地区席地而坐,共同聚餐的习惯而制。
蓝色更是元代以前的瓷器不可能出现,我们崇尚红色和黄色。红色是生命,黄色是根本。
蓝色,尤其是青花之蓝在过去文化审美中过去从未占有一席,甚至长久以来视蓝为不吉。佛经中恶鬼称之蓝婆,古代乡试用蓝笔处分,称之蓝单;传说中有蓝蛇,其首含毒称之蓝药,药人即死。
可以说元青花是中东土豪最梦寐以求的极品,皇室身份的象征,有钱都买不到!
足足三个多小时,苏渊心满意足,仿佛有种吃撑了的感觉。每件都是国宝重器,背后不但蕴含高深工艺,还有深厚历史底蕴,如同满汉全席,令人痴迷。
回到作坊,花一天时间记录整理,各种工艺了然于胸,彻底对青花瓷深刻领悟,开始动手实践。
将早就磨细的湿料放在大碗中,比例约为三分之一,用汤匙将料搅散,然后用开水对料冲泡。同时用汤匙不停的搅动,直至水面泛起泡沫为止。
待其沉淀后,撇去上面的清水,才能分碗调制水色。拿出茶水,这是景德镇代代相传的秘方,分碗时不但要注意根据所需控制料量的多少,如果对入适量的茶水,搅拌均匀,可以有效防止生水。
所谓生水,是分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即在分水时料与水不融合,水料分体,影响青花发色和装饰的表现力。茶水不能太浓,否则茶叶中的胶汁会生涎,使料结块,影响分水质量。
拿起特制的鸡头笔,开始掌握料性,也就是研究如何画的问题。青花料是一种矿物质的粉末,用水调和后易沉淀,同时泥胚的吸水性极强,料笔画上去,如果动作迟缓,水分被坯体吸干,则无法用笔。
如行笔太快,以致料淡而显纤弱,行笔太慢,以致料色堆积而显呆板。如做到眼明、心细、手准,才能运笔自如,得心应手。
落笔时,笔中满含料水,因此对弧形坯体尽量将凸面顶端与笔锋相对,落笔后迅速用笔锋带动料水移动,如同清风拂面,不可擦动泥坯,与坯体保持一定空隙,避免笔锋摩擦坯泥掺入料水中影响发色。
动作之间,停顿错落,节奏快慢,轻重缓急,需要匠人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