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正文之前,我需要格外强调两点:
第一点:我对季铭并没有任何意见,甚至我认同他是一个难得优秀的青年演员。因此这篇文章尽管以他为切入,但完全没有针对他的意图。如果有可能让他产生困扰,我愿意先行致歉。
第二点:如果你要跟我提及《遇仙降》,我愿意在前面回应你,如果流量演员愿意投入精力去创作有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无论它能取得多高的票房成绩,我都愿意为之鼓与呼。本文完全是讨论商业电影领域的问题。
顶级流量演员季铭,携带着史上最有卖相的国产科幻大片进攻春节档期,从当前的声势来看,纵然不是数一数二,但也颇受看好。我不由心生担忧,假如这部片子果然成功了,怎么办?它会带来国产科幻片的大繁荣?还是会让流量至上的癌症复发与中国电影市场的躯体里?”
文章回顾了从《孤岛惊魂》开始的粉丝电影,讨论了《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以及社会上对于流量演员的态度转变历程,历数了相关部门为了抑制流量癌症采取的措施,某某演员一部电视剧拿一个多亿的片酬,然后引发了限薪令、宣传导向要求、行业自律声明……近年来流量主导的作品接连失败,显示市场已经重回理智。
“……如果在这个当口,让标志性的流量演员季铭主演的电影,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成功,此前所有各方凝聚合力行程的良性态势都将功亏一篑——我们不能天真地以为资本会去认真区分季铭和其他流量演员的异同,因为从外象来看,流量意味着热度,热度意味着票房,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链条——而事实上,季铭是不是跟其他流量演员有根本的不同呢?如果他也是人设+营销的一个产品呢?”
最后她强烈地得出一个结论,大致上就是“为了大局,不应考虑一部电影一个演员的得失”,“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大家应该一举功成,彻底形成全行业的健康态势”,“健康生态的建立最终对季铭,对流量演员,也是利大于弊,本人也好,粉丝也好,不应该对此产生抵触,应该要有长远眼光。”
这篇文章发于《新京》之上。
下面恶评如潮——这肯定也在她的意料之内。
“太不要脸了,大概这就是教授的脸皮吧。”
“敢情《流浪地球》不死,中国电影市场就要死,我的麻鸭,这种智商鉴定文,也只有新京能发了。”
“逻辑太无耻了,我就问一句,大家不去看《流浪地球》后,如果中国电影市场也没能形成‘健康生态’,这位张教授是打算怎么死到人家几千人的团队面前去?”
“道理我是支持的,但这么不辨是非地,野蛮霸道地‘有杀错勿放过’,真是让人长见识了。”
“滚吧老巫婆,流量挖了你家祖坟了?”
“这个道德绑架牛哔了,你怎么不直接呼吁有关部门把流量演员都给封杀了呀?岂不是更干净?话说你能定义流浪演员么?一个戛纳拿特设表演奖的,一个拿了话剧表演奖的,一个拿了A类电影节影帝的演员,怎么就成为你嘴里没有根本区别的流量之一了呢?”
骂的人多了,热度也就高了。
这是放在季铭面前最上方的一篇报道。
“真的有人把这个文章当回事?”季铭看向杨如意,是真诚地求证,这逻辑太吃藕了呀,按照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顶多看过就过了吧?
杨如意耸了一下肩膀:“要看你说的是哪回事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