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再把眼光从电影挪到其他领域,他还是最年轻的话剧大满贯得主,白玉兰主角奖、梅花奖、文华奖,很多戏剧演员一生追求的荣誉,他在22岁这年,全部收入囊中。此外,他在声乐、舞蹈、编剧、表演教学,钢琴演奏上均有造诣。
有人说,季铭一毕业就走到了人生巅峰,才22岁就取得了别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成就——然而天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不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创造新的巅峰么?我们相信,威尼斯影帝不会是季铭停下脚步的理由,他还将继续拓展自己的艺术之路。”
“妈耶,何曾见过企鹅吹过这么清新脱俗的??屁。”
“连企鹅都拜服了,季铭果然已经征服了全人类、全地球。”
“这么盘点一下,季铭真的没啥可做的了,主演商业电影票房是影史第一,投资电影票房是影史第三,主演艺术片拿了威尼斯影帝和一堆一堆各类影帝,主演话剧拿了大满贯……高处不胜还,独孤求败啊。”
——“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去做音乐剧了吧?”
——“是哦,全新的领域,才能够放开手脚啊。”
——“啊,人家才22岁,就把一条大道走到了头,不得不换一条路走了,真是……”
除了企鹅之外,颁奖典礼后的第二天,从官方到娱乐圈,绝大部分的媒体都参与报道了这个消息,覆盖面之大,大约所有订报纸、有手机、喜欢聊天儿的人,都能接收到这个消息了。
从最普遍的“转发祝贺,季铭夺威尼斯影帝!”,到略激动的“华人之光!时隔25年,季铭为中国再夺一座威尼斯影帝。”然后还有大量的自媒体“震撼体”“沸腾体”“消息传来,举国欢呼体”……总之上到财经板块,关注二级市场,下到吃瓜的滑手机群众,都能找到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件事情。
甚至,微博财经还写了一篇社论《季铭的这座威尼斯影帝,到底值多少钱?》——从各大平台的流量数据,到光线、企鹅、京城文化的市值变化,喜田,以及季铭名下的天成文化的潜在估值,再到《默》和《哪吒》的票房和其它盈利窗口的提振,当然,最后还有季铭作为“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价值的演员”本身……文章最后的结论是“虽然威尼斯影帝的沃尔皮杯并非纯金打造,但是它带动的商业价值,远比一百座纯金奖杯还要值钱,这是一场艺术和商业的双重狂欢。”
外界的沸沸扬扬,是可以预料的,事实上,哪怕季铭没有拿奖,恐怕也会有一波反面热搜——“季铭失落大奖,生涯遇重挫”之类的,所以对于很多他身边的亲友,并不特别关注这些,他们都很清楚,以季铭今天的热度和地位,很多东西是必然的。
身处剧组的谭子阳大哥,因为太累,没能第一时间关注——底层人士就是这么累,别看戏份没有多少,却比主演累得多,因为主演的行程都是定好的,拍十个小时,十五个小时,都有个数儿,但谭子阳这样的,大小有点名气,但又还没资格让剧组特别对待的,就比较苦逼。
他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得好好表现,等戏就是其中一个努力的方面了,口碑嘛,就是这么传出去的,那个谁谁谁啊,态度很好的,平时有戏没戏都等着,随时能上,水平也不错,万一被谁听到耳朵里,机会也就来了。
但这样一来,累啊,熬夜啊,基本就是常态了。
所以,他第二天早上昏沉地去上工,点开微信才突然一个激灵。
昨天颁奖了。
“小谭干嘛呢?”问他的是男主角,三十岁出头了,也是这两年刚红出头的,可能自己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