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五十八章 锦衣亲军
    皇帝也明白,在贾蔷回去后不久,就让戴太监携带密旨给他,让他先召集原锦衣军的总旗以上人员,暗中先养起来,不要到时候要用了,再也没了人才。

    贾蔷接到密旨,马上开始行动,趁着过年时节,让亲兵走访有消息的在京锦衣军人员,这些人当年被解除职务,大多被分散各军当中。

    锦衣绣春军和别的军队不同,他们是世袭制,小旗以上就是官身了,不会被解散回家,父死子替,一代代承袭下去,传承的不仅是位置,还有各种技巧手艺。

    这是太祖皇帝从军中斥候挑选出来,特意为了监察大臣贪赃枉法的部门,因前身都是军队出身,又身着锦衣腰胯绣春刀,故称之为锦衣绣春军。

    只是后来的皇帝,由于想要掌握更大的权利,渐渐地加强了锦衣军的权利,让他们拥有查案,断案,抓捕,审判的权利。

    等于架空了大理寺的权利,权利越大欲望自然也越大,人心贪婪岂是律法能够制约的,渐渐地阴暗事越来越多,魔爪所过之处,百官震恐,自然引起反弹。

    贾蔷自然明白它的弊病,这和前世听闻的锦衣卫如出一辙,区别在于在这里,这个衙门被太上皇封了,人员全部打散。

    但立国一百多年,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扩张,锦衣军又是密探组织,深入民间各处,下层人员极多,能被安排的仅是有官身的人,大量的底层人员无法安排。

    朝廷又不能放任不管,闹出事端那可是大事,这些人个个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真聚在一起闹事,那就是泼天的大祸。

    现如今这些人员散在各地,每月各地官府都要支付一笔他们的生活开支,虽然不多,但聚少成多,也是不菲的一笔支出。

    各地还要监控这些人员,防止他们串联,数十年来随着老一辈的去世,这才慢慢消停下来,那些人的子孙没为朝廷出过力,自然不用养着,慢慢地许多人成了百姓,和朝廷再无干系,但也有一些人传承了祖上特殊的手艺,这些人还是地方上的麻烦。

    皆因有些技艺最容易让人走邪道,探查消息少不了撬门入户,翻墙越窗,这东西用在正途无往不利,但用在邪路却是让地方头疼。

    贾蔷暗中聚集了一些残余军将,让他们联络锦衣军的后人,沦为百姓的先不忙,那些不甘心而做奸犯科的,先查查他们的品性,以及所犯之罪过的大小再说。

    还有一些传承了手艺,却仍保有做人的根本的先行联系起来,暂时给些银子养着,让他们继续从事密探的职业,只是明面上不能是朝廷的人。

    那些锦衣军将闻言大喜,他们知道贾蔷绝不可能自己敢聚集锦衣绣春军,这必是出自上意,有些话不能宣之于口,但聪明人一听就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不等春节结束,这些人纷纷派出自己最信任的人,去联系自己知道的锦衣军后代,贾蔷为此付出了近万辆银子。

    皇帝不敢让这事被人知道,户部的银子不能动,内库中一下子提出万辆白银,容易让太上皇的人怀疑,故而只给了贾蔷一张密旨,其余的只能让他自己想办法。

    不提这事,正月十五元宵夜,荣宁两府祭完祖宗后的大聚会,虽说已分宗,但贾家总祠堂在宁国府,贾母等自然要过来祭祀祖宗。

    族里聚集后自然要宴请,两府嫡支中贾母辈分最高,聚会自是选择在荣国府,宁国府的主子和身份高的奴才都去了。

    贾赦应付了一番就走了,贾政在外为官还未回来,贾琏是白身,迎来送往的差事自然落在贾蔷身上。

    勋贵人家的年初祭祖可不是只有自己家人聚会这么简单,故旧亲朋都会送上礼物,自己也要给各家送礼,这是人情往来难以避免的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