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放歌的演奏并没有因为弹幕而有什么变化或者改变,现场的观众们,更是如获至宝,个个都凝神屏息,认真听他的演奏。
哪怕时间不长,都是绝佳的视听享受呀!
不得不说的是,秦放歌在弹钢琴的时候,更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王子,他自己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并通过美妙无比的音乐,直接和观众们的心灵对话。
有钢琴家说过,他在演奏钢琴的时候,其实就是用钢琴,和观众们做喜欢做的事情。这样的话其实也完全可以用在秦放歌身上的,哪怕不像他直接唱歌那么震撼,那可是真的能引发身心共鸣的逆天存在。
这美妙无比的钢琴声,仍旧是能直通心灵深处的。
秦放歌在演奏完第一首作品之后,并没有做太久的休息,继续下面一首,“《水的嬉戏》。”
标题音乐,也是他练过的作品。此曲是拉威尔学生时代创作的钢琴曲,作于1901年。是最早成熟的作品之一,显示出精湛的技巧和简洁清晰的曲式。乐曲包含两个主题,用单乐章古典的传统奏鸣曲式写成,但并不是很严格地照搬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调性关系结构图。拉威尔虽然在乐谱上引用了著名象征主义诗人亨利-德-雷尼尔的诗句,但从他对这部作品一段话的描绘中,更恰当地体现出乐曲的结构特点和创作手法。他觉得《水的嬉戏》来源于他作品中所具有的各种钢琴的创新性以及创造力,它是通过各种水声、溪流、喷泉、瀑布发出的音乐之声而激发起灵感。拉威尔将词曲献给了他的老师福雷,他的献辞是“仅献给我最敬爱的老师福雷”,1902年由R-维涅在民族音乐协会的音乐会上首演。
此曲属于拉威尔作品中印象主义风格较强的乐曲之一,这首乐曲中洋溢着无比的诗情画意。它的音乐形象和钢琴技巧直接继承了李斯特,特别是在创作时,因被李斯特的《在泉水边》及《苔斯泰别墅水的嬉戏》等作品启发、感染,通过进一步学习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对音的处理手法而创作完成此作品。他使用的和弦一经他的手法,不管是和弦怎样不协和,音响都总是干净利落、清澈透明。五颜六色的的和声、织体、力度、音区的变化等印象派技巧,在乐曲中大量贯穿,以及全音阶、增音程、空四度、五度和二度音响,使和声色彩更为丰富,音乐音响更为新颖,从而成为确立拉威尔钢琴音乐风格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他在学生时代练习的时候,就对这些信息了如指掌,昨晚重写一番曲谱,他又做了适当的改编,以适应现在这样的时代。
他这天准备的作品还真是不少,似乎也是借着这样的机会,把他的“创作才华”都统统展现出来。
这之后,是来自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
这些其实都还算好的。
最后一首作品,秦放歌也是跟大家说得很明白,“这首奏鸣曲,音乐学系的学生们,练习第一乐章就好!”
他这样的话,也是引来网络直播间的一片热议,哗然肯定算不上的啦!反正秦放歌是肯定不会说谎的就是了。而且,奏鸣曲这样的作品,对专业的钢琴学生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是对业余选手呢!
讲真,在钢琴表演系的人眼里,其他一切都是业余选手。
秦放歌拿出来的是贝多芬的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引子徐缓庄重,隐隐带有不安。第一主题低音刚劲厚重,高音焦灼急切。第二主题则从叹息的音调上升为悲壮激昂的热情。接着乐句对比追逐,一连串紧迫不安的乐句造成暴风雨呼之欲来的感觉,一气呵成地结束呈示部。乐曲经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