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80后作家都和这本杂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不要写几篇小说给《新生》呢?回到座位上,林锦麒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是决定要参加新思维作文大赛的,因此可以事先投几篇稿来在编辑部混个眼熟呢。虽然《新生》曾经定位于面向青年的严肃文学杂志,但是随着新社长上任之后,《新生》的定位较以往要更加低龄化和大众化。
事实上,现在的《新生》杂志更像是一本流行文学杂志。只不过相较于那些言情类、武侠类或科幻奇幻类流行文学杂志,《新生》对于创作的技巧性和思想的深刻性有更高的要求罢了。因此要打动《新生》的编辑仅仅依靠后世那半吊子的网文功底是不够的,特别是《新生》还隐约想成为中学生文艺领袖的想法,所以文章要特别具有先锋性才足够。
林锦麒想了想,决定从现行教材里的一些“伪名人案例”切入,质疑教材不应该仅仅为了教育目的就胡乱编造素材。因为相对于学生所能学习的那些“大道理”,诚实才是学生最应该学习到的根本。这种案例实在是太好找了,诸如爱迪生用蜡烛照明给妈妈做手术之类的“伪造名人故事”几乎是“骗”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找到切入点之后,林锦麒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将近3000字的议论文出来。实在是后世有关这种教材“打假”的素材太多,而且后世也有不少教育专家在反思这种教育素材到底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站在后人的肩膀上,林锦麒这篇议论文的论点还是非常犀利却又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
写完一篇议论文之后,林锦麒觉得意犹未尽,又模仿那种“青春疼痛文学”的风格写了一篇有关单亲家庭出生的女孩暗恋学校阳光校草的故事。要知道后世这种青春疼痛文学可是流行了十余年,为了追求女孩的林锦麒可是将这种文风模仿得入骨三分,更重要的是林锦麒很清楚哪些素材和元素是这类文学的必杀。于是这样一篇堪称开创这一世青春疼痛文学先河的狗血韩剧风小说就诞生了,林锦麒自己读完之后都是一身鸡皮疙瘩。奈何这种风格即将走红,林锦麒不得不跟着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