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本该丰收的田里没有稻谷,甚至没有野草,只凌乱散落一踩便能发出声响的枯叶干枝。一片凄凉场景,城里的大户不知又要增多少低价买来的奴仆,难户家里又要割舍几个心肝。
有人寻到看似鲜嫩的叶子也不管有毒没毒便放在嘴里乱嚼,只尝到苦涩之味寻不到水分再吐出来。瘦骨嶙峋,衣衫褴褛,贫苦的农家成了要饭的乞丐。壮汉没了力气,靠在树干上骂骂咧咧;女人抱着孩子,早已无力再哭哭嚷嚷。
大灾之年,多是如此,当太过司空见惯自然能够做到视而不见。前方路旁倒着一个人和一只狗,都在喘息不停,狗被捡走了,人慢慢闭上眼,幸或不幸,哪里分得清。
逢灾易生乱,哪怕是这城郊也不得安生。一十五岁的少年抱紧捡来的黄狗跟着健壮小厮回家,心下忐忑:如今世道艰难,不知母亲肯不肯收养这只小狗。
怀里掏出水囊,走到没人的地方才敢喂小狗少许,看到它眼睛渐渐变得有神,少年放下心来。狗救了便救了,活不了也没什么,人却不行,且不说花费的粮食,人心最是难测,哪怕救下来,是善是恶是福是祸实不可知。
小少年名唤郭世通,今日是他父亲的忌日,他留下母亲在家中照顾两个幼弟,独自带着仆人阿余到城外为父亲扫墓上香。说是上香,真的只是烧些纸钱和香火,一点吃食供奉都不敢摆,怕引来贼人到他父亲坟前作乱。
他今年十五岁,已然长大成人,若叫他那十岁的二弟和八岁的小弟一同前来,那他是万万放心不下的。
郭家原本是大户人家,奈何人丁不兴,几代独苗,故父亲对他们兄弟三人十分疼爱,吃饭穿衣,读书明理,无一不照顾的精致周到。郭世通的生母在生二弟郭世达时难产去了,自父亲病重去世后,兄弟三人同继母过活,凭着家产也不愁吃穿。这两年有天灾,家里看护得紧,数月也不会让他出来一次。
这座小县城干旱两年,也不知是地方偏小无人愿理还是官员不作为,朝廷迟迟没有发粮赈灾,听闻昨日有一整个村子被抢杀掳掠,县令加派人手也没抓到作乱的匪人,指不定他们藏在哪儿。思及此处,郭世通抱着狗走得更快了些。
城外虽偶有祸事,城内倒还算安定。每日都有捕快巡查,郭家左右皆是豪商,仆人不定查看附近,算得上难得的安稳之地。
步履匆匆,不过半个时辰就看见了自家的房门。“咚咚咚!”阿余上前扣门,喊道:“阿爹,大公子回来了,快些开门。”
木门打开,出一头发开始发白的半老男子迎道:“总算回来了,夫人正急着呢。”男子四十多岁了,脸上是操劳留下的皱纹,见到二人平安回来,自己也是松了一口气,眉眼都舒展开来,长相与阿余有七八分相似。
自父亲离世后,府内逐渐落败,仆人只留下余叔余婶和阿余这一家三口。余叔看家护院,余婶洒扫做饭,阿余伺候他们兄弟三人。人手不多,也足用了。郭家处事和善地道,奴仆签的都是活契,遣散费也比别家多出两成,郭世通自幼受家教熏陶,早已认定了助人为乐,待人以诚。
院子中等格局,走过堂屋便是后院,母亲连带小弟住在最中间的大院子,他与二弟分别住在左右。
走到半道忽见一道身影袭来,怀里的小狗便挪了窝,郭世通半是无奈半是宠溺道:“二弟乖,将这小狗还我,晚上哥哥给你肉饼吃。”这些日子晚饭皆是一个肉饼一碗薄粥,郭世通总是将饼分给两个弟弟。家中虽小有资产,可不知这灾年要到何时才能结束,留一条退路便是留一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