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人是圣上太师, 身份尊贵,可也不得辱没了朝廷律法。沈大人放心, 圣上有心保下沈大人, 只是也不能不管悠悠之口。圣上有言,沈大人就在牢中多想想家中老母亲,不要一时魔障了。”
再后来, 传话太监就给捎来了那个笨蛋的死讯。
可笑那个笨蛋临死前,还写什么破烂供词,将他沈肃撇得干干净净。要知道, 那个笨蛋虽是铜臭一生,却是将全部银钱都花在了沈肃身上。沈肃深以为,要论罪,明明自己才是罪孽深重。得了那个笨蛋死讯的当口,沈肃膝下一软, 就跪在天牢茅草堆里,脑子里轰隆隆的,只反复想起村口说书先生一方惊堂木拍下的那句“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皆是读书人”。
想他沈肃盛名一声, 也不过是个负心人!
那会儿, 皇帝到底是担心沈肃闹腾, 让传话太监好生留意沈肃情绪。传话太监传了话,认真瞧了,觉得沈肃好得很,失魂落魄嘛,可以理解,应是无事,也就按照皇帝说的,吩咐牢头多关沈肃几日就放出去,自个儿回去复命了。只是没曾想前脚出了天牢,后脚沈肃就撞死在了牢里。
读书人虽总负心,但傲骨铮铮起来,也是能豁命的。
这会儿,沈肃坐在当年去皇城前的这间小茅草亭里,瞧着嫩得能掐出水的方回,红了眼眶。他也看过几本志怪话本,也没有君子不怪力乱神的情操,瞧一眼方回,再思量他的话,已了然当是重回到了“先皇”治下。
方回见沈肃红了眼,还以为他也难受,越发沉痛:“先生……”
沈肃眨眼,敛下万丈心绪,一派平和,望着方回一字一句说得清楚:“方回,圣人言,修身齐家治国,我沈肃蹉跎半生,身不正,家不宁,担不起这家国天下。及至今时今日,终是明了,我沈肃也就是个扫扫门前雪的货色。这于我是一件幸事!我教的学生里,你性子最是刚直,板正,这很好,但泱泱朝堂,言官污吏,前者一张嘴你说不过,后者一肚弯弯肠子你斗不过,不如下放,去那蛮夷之地磨磨性子……”
方回是嘴笨的,被沈肃这一番话下来,急的也不知道该先反驳沈肃说他是扫扫门前雪的货色好,还是先反驳自己斗不过官场黑暗好。
沈肃站起身,温软的手掌落在了急红眼的方回头上,目光慈和,唤了他的字:“御召,我已决意此生誓不入朝堂!你性子板正,不会拐弯,日后在朝中多听听你几位师兄的意见,想来平顺一生,也是不难的。”
说完也不再看方回如何,拂袖而去,脚下匆匆,直往去县里的方向跑。
沈肃记得就是方回中榜眼的这年,自己因才入赘不久的后爹过世,不能参加这年的春闱,还要守孝三年。这尚且是好的。更难的是,家中本就不多的银钱,被丧事一花用,已再无所剩,算是家徒四壁了。而那个笨蛋,陪着置办丧事也就罢了,还将自己上京的银子全给了沈肃,断了自己前程,弃文从商,就为了他沈肃日后不论是科考还是入仕,有银子,能一路顺遂。
明明那个笨蛋书念得更好,脑子更活络,他就是仗着家中上头无人压着,便随心所欲,胡作非为。沈肃恨不得回到重生前的这个时候打死那会儿的自己,怎么能!自己怎么能漠视那个笨蛋的付出,心无旁骛拿人家银子去念劳什子书,当那不知所谓的官,拖累了他一生,害得他死无全尸,最后连替他收尸之人都没有。
沈肃一路疾步到村口,老远就听见王三婶的骂声,抬眼一瞧,自家母亲也在,调头就走,宁可换一条路走,要是被瞧见,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