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黛玉住在荣国府极少外出,一则荣国府当家主母不曾教养诸位小姐应酬交际等事,二则闺阁中也无从议论皇家之事,因此堂堂官家千金对于朝中官场上君臣人口家事等除了和荣国府时常来往的世交应袭之家外几乎是一概不知。
黛玉所精所通多系幼时由父母言传身教兼长大后自学而来,即便她自负聪明,许多东西却非聪明二字可以无师自通的,故而她也不知道这位郡主的闺名,只知这位郡主在新帝登基当年当月便被册封为福寿公主,数年后才谈婚论嫁,与别的公主郡主不同。
黛玉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见到皇家子弟,脸上不免带了三分惊色,两分失态,剩下五分方是她前世连生带死共计二十岁才有的冷静功夫。
福寿公主倒是一笑,道:“怎么?莫非我吓着你了?”
黛玉忙摇头否认,道:“是我初见郡主,心下惶然,因此失态,请郡主恕罪。”
福寿公主生得虽不标致,却甚是白净,眉眼亦极清秀,透着一团和气,更兼她自幼生长在帝皇之家,长期受到熏陶,言行举止之间俱是尊贵气质,令人仰望。
福寿公主笑道:“你我初会,不免惊诧,你何罪之有?”又问道:“令尊可好些了?我出京时,听家严,提起令尊因病辞职之事,只当今未曾应允,家严亦曾感慨令尊之忠廉,自令尊走马上任以来,盐政上的税便多了三成不止。”
黛玉见问,忙站起身,道:“家严一年来时好时坏,近来颇有加重之象,才告病静养。”
黛玉不曾行走于官场之中,亦不懂官场上的人心,她只把福寿公主此言当作客气话来听,不敢当真,乃因前世林如海病重乃至于辞世的那一年来,并未受到任何来自朝廷的优待或者死后哀荣,反倒应了“升官发财死老婆”的俗语。
凡为官作宰的,最让人趋之若鹜的便是升官、发财、死老婆,前者道贺者众多,所谓锦上添花也,后者亦不相上下,毕竟官员之职如常,权势不减,唯独到了这官员自己的丧礼时,如若后继无人或者子孙不肖,那么吊丧者寥寥无几,因为对于外人来讲已经没有用处了。
贾敏之丧时,黛玉已有六岁,记忆颇为深刻,即使林如海碍于官声,不愿大操大办,但出殡的场面仍然是浩浩荡荡,凡江南一带大小官员大小盐商没有一个没到,只怕贾家的人在秦可卿丧礼之后对其丧礼的形容都未必及得上。后来,到了林如海的丧礼,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做事比较有体面的大小官员盐商或是亲自前来吊丧,或是打发族中子侄前来,那些不顾体面的只派个下人来就完了,人心之凉薄可见一斑。
所以,黛玉学会了不把世人的许多话当真。
幸喜福寿公主年纪甚轻,又不似黛玉那般经历过二十年,听到林如海病重卧床,摆手命黛玉坐在跟前,拉着她的手温言安慰了几句便即抛开此事,反而问起家常事务人情等,因问道:“听说你在京城的荣国府住了几年,他们家有个公子衔玉而诞,可是不假?”
贾宝玉落草时嘴里含着美玉之事因荣国府大肆宣扬的缘故,天下皆闻,听福寿公主这么问,黛玉倒也没有隐瞒,微微颔首,道:“确有此事。”
福寿公主好奇地道:“那玉什么模样?小儿之口如何衔得?”
黛玉答道:“如何衔在口中我亦不知,不过那玉雀卵大小,有五色花纹缠护,灿若明霞,莹润如酥,正反两面皆有天然的字迹,却非镌刻。”提及通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