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照戏志才的意思,特意隐瞒了他的存在,只说自己是无意中得知的。
崔颂听后,不由沉默了好一会儿。
他早猜到甘姬逃离后,既不敢投奔刘耀,又不敢独自一人离开长安,只能在长安城内徘徊。已做好应对的他,低估了人性之恶。
想来又有些懊恼,如果当时不是刘曜突然上门,他根本不会给甘姬逃跑的机会。
崔颂毕竟不是李儒。作为法治社会长大的三好青年,在他的潜意识里,杀人是犯法的。罪犯应当交给执法机关处理。如果遭遇了生命危险,反杀,那叫正当防卫,否则就是防卫过当,甚至蓄意谋杀。
因而在消除隐患与杀人灭口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半点后者的念头都不曾有过。
他却忘了这是古代。
甘姬的行为虽未给他造成实质的影响,却不啻当头一棒。
“要规避怪物的伤害,难道要把自己也变成怪物吗?”
他有些迷茫。
幸而,因为他的防备,参与王允的谋划也好,去见董卓也罢,从来没让甘姬几人知道。因此甘姬哪怕有算计的心思,也缺少了发挥的余地。她陷害他的行为,反而打消了李儒对他的怀疑。否则,要是甘姬假借他的名义在李儒那兴风作浪,李儒第一个怀疑的就是身为主人的他。
貂蝉说完正事,忍不住道出她挂怀了许久的问题。
“公子怎么会出现在董卓的宴席上?”
为了不让貂蝉担心,崔颂同样做了隐瞒,没有将刘曜的那一部分告诉她,只说自己正想打入内部,就托人说项,与董卓见了面。
可即便崔颂一派胸有成竹的模样,貂蝉仍有些忧愁:“公子何必参和……董卓暴虐不堪,在他跟前露了名,只怕讨不到好。”
她说的很委婉,中心意思就一个:与董卓打交道太危险了。
崔松安慰她: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过了明路很多事能方便许多。
想了想又道,入了董卓的眼皮子底下,未必就有危险。在背后小心谋划也不一定安全。例子就是王允与许攸。他们一个每日与董卓打交道,一个躲在背后出谋划策。结果,王允加官进爵,而许攸却被抓起来了。
貂蝉这才舒展眉眼,又与崔颂说了董卓府上近期的小道消息,起身告辞。
崔颂回到驿站,发现郭嘉已经醒来。
郭嘉见他面色有异,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崔颂叹了口气。因为郭嘉在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同,是除了另一个崔颂以外唯一能坦露些许真实心思的人,就把事情简略地提了一提。
郭嘉听了他的话,一针见血地道:“子琮如今所纠结的,可是甘氏险些造成的恶果?”
崔颂顺着这个思路考虑,觉得如果仅仅是甘姬逃跑,他未必会如此纠结。反而是甘姬的死讯,非但没有让他觉得高枕无忧,反而徒增烦恼——他的思维方式与三观似乎并不适合古代的生存法则。
郭嘉听了他的困扰,问了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若是你在发现甘姬背叛后,第一时间将她处置了,如今的情状会是如何,你现在又是何种感觉?”
崔颂先是不解,待仔细琢磨,他终于回过味,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诚然,他若是能狠下心,将甘姬灭杀……或许能省些事,但总归是弊大于利。首先,他心里未必好受——即
使为了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