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吕布(上)
注意到崔颂眼中的疑惑,郭嘉解释道:“礼以为之用,周公吐哺而归心。若能策反吕布,以上礼待之又有何妨?”
崔颂仍是不解,又听了几句才明白过来——
原来,在汉朝,送野鸡是士人之间的一种理解。野鸡就是“雉”,取谐音“挚”,认为野鸡这种生物“不可诱之以食,不可慑之以威[1]”,“士行威介,守节私义,不当转移[1]”,也就是说,野鸡们在士人看来品格高尚,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为五斗米折腰,腿一蹬就能发个牌匾,上书「道德的模范」五个大字。
所以士人之间常常用野鸡当礼物,表示对对方品格的赞扬。
吕布不是士人,郭嘉却用“雉”为礼,虽给了吕布极大的尊重,但在时人看来,未免有些离经叛道,指不定还要被士人斥责“有辱斯文”。
郭嘉以为崔颂不能理解他的做法,便特地做了解释——“礼以为之用”,礼不但是礼节,还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只要基本的礼节到了,不管目的是什么,对象是什么,在他看来都无关紧要。
然而郭嘉弄错了一件事——崔颂根本不是因为不能理解他的做法而感到奇怪,而是完全不知道这个典故。
哪怕崔颂恶补速成了许多汉朝的常识,却仍然有遗漏之处——比如这个士人之间互送野鸡的礼节。
再次迷之过关的崔颂决定找个机会查漏补缺。也多亏他眼前的这个人是郭嘉,哪怕他真的犯了错也无需担心。
带着这样的想法,二人提着一只野鸡,朝吕布府上递上了拜帖。
吕布作为董卓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又是名义上的义子,平时给他送礼的人不知凡几。可他送了收了这么多孝敬,还是第一次收到野鸡这种……可以称得上朴实无华的登门礼。
吕布家的客卿是个擅长逢迎的读书人。他恰与吕布商量时事,见到这两只野鸡,一张口就给吕布打了两个马屁:“这对野雉来得巧,来得妙!将军之路定会像这对双雉——福气双临,步步高升,声名远扬,义气无双。”
吕布给丁原做过主簿,自然是读过书的。他知道雉的含义,知道这东西和官运亨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然而好话谁不爱听,何况这东西本身是个好兆头。
再者,雉实际上也代表了士人之间对彼此的赞扬,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着为人与身份上的双重承认与重视。
不说吕布本身对这种礼物的看法如何,这种别出心裁的礼物,总归是产生了奇货可居的效果。
吕布想知道到底是谁送给了他这么神奇的礼物,便叫门房把人放了进来。
见到来人,他瞿然一惊:“是你?!”
崔颂曾拜访过吕布,又在董卓的宴席上露过面,早就做好了,会被吕布认出来的准备。
崔颂原想直接担任说客这一角色,但郭嘉不同意,只让崔颂陪他演一场戏,由他游说吕布,不让崔颂沾手。
崔颂细想其中缘由,惊觉郭嘉此举约莫是为了保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