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喜抬起头,不远处有些古旧的墙门上,写着上桥镇三个字。
镇外的路上有许多牛车,还有驴子驮着草垛的,刘三叔的牛车也留在这里,将车板朝外,卖清晨摘的菜,刘三婶则挑了担到镇里去卖。
与他们说好了回去的时辰,阿喜带英子进了镇,这边还在收拾鸡蛋的刘三婶对刘三叔道:“我瞧着阿喜她有些不一样。”之前哪会与江大家的在地里吵。
“现在江家也不一样。”刘三叔在鸡蛋上铺了干草,再放另外一层,“都在说她不回张家。”
“要我说也别回的好,她那哥嫂也不是什么好的。”刘三婶叹了声,“我就是可惜她年纪轻轻的,阿霞和她同岁。”这要是自己亲闺女,可不得心疼死。
“行了。”
刘三叔将担子给她扶上肩,这边阿喜带着英子到了一家绣铺前。
“你在外面等我会。”
英子点点头,阿喜拂平衣服上的褶子,走进绣铺。
一早开门没多久,里面的客人还不多,掌柜的正催伙计收拾,见阿喜进来后先是一愣,随即飞快看了眼她的衣着,脸上有笑意,语气却是不咸不淡:“您要看什么?”
“掌柜的,您这儿可有绣样?”
掌柜的指了指伙计刚拿出来的:“都在这儿。”
阿喜走过去拿起一件,上边的绣样十分普通,再拿起另外一件,也很简单,阿喜抬起头笑道:“掌柜的,这都是些过时了的。”
掌柜看了她一会儿,招呼伙计拿上来一些新的,脸上的笑容真诚了许多:“您要是想看,许都那儿流行的都有,可没几件。”
阿喜没作声,低头看新拿上来的,翻过五六件后,心中的石头放下了些,绣样没怎么变,也没有京城里的精绣,不论是花样还是绣工,都差了不少。
过了会儿阿喜抬头,从容道:“掌柜的,您这绣样还欠一些。”
掌柜一愣,这还欠一些,这几样可都不便宜。
“可有这样的绣样?”阿喜拿出帕子,上面是用单线绣的图案,占了帕子小半的位置,只是同样的绣线看起来并不能将其很好的凸显。
掌柜脸色微变,敢情不是来买东西的:“我这里不收绣品,你上别的地方问问去。”
“这绣样的成图比你这儿的都要好看,镇上几家绣铺,可都是往许都那儿进的货?”阿喜也没有恼,从容将另外两块帕子拿出来,放在桌上,“您可看仔细了。”
阿喜的衣着极普通,胜在干净利落,最多是瞧着舒服些,可站在这儿与掌柜说话时,却透出不一样的气质来,尤其是那眼神,明明是几块便宜绵绸,从她嘴里说出来,似乎错失了这个,将是大损失。
掌柜的低头,仔细看,倒的确比刚刚好一些,他拿起其中一块,摸到背面时一愣,翻过来这才有些惊讶,竟是双面绣。
一个颜色瞧不出,拿近了能看出其绣活的高低,掌柜的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又哪会分不清。
“这是你绣的?”
阿喜点点头:“掌柜的,这些拿去别家,他们肯定也是要的,差的只是绣线与布,您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必定瞧得明白。”
都说了好话,他要不收,倒成了不识货。
掌柜的反复看了几回:“但我们不收这布样的。”
“我可以绣这些给您。”阿喜指了指边上摆着的绣品,“这些您摆了有一阵子罢。”
掌柜的还以为她是瞧出底下有灰才这么多,但一眼看过去,早上才擦过干净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