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挺感念向晓久的“口无遮拦”。
哪怕李统领在君主立宪制确定之后,一方面觉得自己所为无愧黎民、无愧于心,死后也不忌惮见太宗皇帝,可另一方面却也感念当今——
不,准确点说,其实是已经退位为洛阳亲王的前任皇帝了。
这位曾经的陛下,如今的殿下,
虽说后头行事十分昏君,尤其不顾黎庶死活、只管自己安荣的,对李统领却着实不错。
在曹将军带领诸将士死守潼关,
结果安史叛军却因洛阳亲王乱命斩杀将领、顺顺利利从另一处关卡杀入,只逼洛阳,
把那时候还是皇帝的洛阳亲王吓得一心只顾逃命的时候,
好歹李统领还是被带上的那一个。
据说洛阳亲王是因为不忍爱将牺牲,才不叫李统领参与战役,而是随行前往成都。
……虽说向晓久更倾向是那位贪生怕死,要留着李统领这样枪术卓绝、又善于谋略,更难得的是还死心眼子——
向晓久那么努力地胡说八道口无遮拦了,李统领作为和他接触频率+洗脑频率都能列入前三的一位,
竟是到了安史叛军逼近洛阳的时候,还心存妄想。
奢望昏庸的帝皇能在危机之下重现曾经创造盛世之治的英明睿智。
可惜啊!
那位洛阳亲王终究叫李统领彻底冷了心。
却也使得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制度得以越发顺利推行。
不过即使如此,李统领纵使无愧于心、无愧于天下,也不愿再在中原腹地安享太平。
哪怕这份太平,是他几番出生入死换来的。
可纵使如今的陛下是李统领也认可的最合适的陛下,
他自己却依然只认那一位并不够合适的陛下。
李统领到底出镇边城。
放下洛阳繁华,也诀别西湖歌舞,
用一身戎马与风霜,换那一份到底辜负了那一位的安心。
——向晓久其实觉得这样的李统领有点傻。
——可向晓久也最是佩服这样的李统领。
——几与曹将军并肩了。
而李统领,李统领自己转身出镇边城,却从未否认向晓久的功劳。
哪怕向晓久自己都觉得他纯粹只是给心里莫名的焦灼催促着,不断嘴炮罢了,并没有比其他将士做多什么。
但包括李统领在内,促成了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赏封远超向晓久这个小县公的大佬们,却都很认可这小青年。
大佬都是聪明人。
而越是聪明人,就越是不难推测出,如果没有向晓久那样即使被明里针对、暗中谋杀,却依然坚持不懈的嘴炮,大唐在那场乱局之中,可能遭遇什么。
最坏的结果,亡国都有可能。
如此这般,向晓久别看自从君主立宪之后,就几乎不管事,
可他不只得了一个世袭罔替、与国同长的开国县公,
此后诸多配置赏赐,也一直都是最好的。
虽说宫九的剑也不错,但也就是不错罢了。
那甚至不是宫九已知的最好。
而向晓久的最好,对上宫九的不错,结果如何,还用说吗?
宫九的剑法,只展现了几十招。
好在除了剑法,宫九懂得的武学,还有很多。
单只是不需要武器的,就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