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到了1667年,在扬·卡奇米日国王退位后,经过漫长的准备工作,新一任的波兰国王的选举日期被确定了下来。
而候选人,也逐渐开明朗。
这其中,一共有五位候选人最受到大众的瞩目,并最有可能成为波兰的新国王。
这第一位,便是扬·卡齐米日在退位后向扬·索别斯基和娜塔莉推举的法国着名将领、“大孔代”的儿子当甘公爵。他得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以及波兰国内的索别斯基家族、基什卡家族的支持,而这一派的支持者也被称为当甘派。
第二位是德国诺伊堡公爵菲利普·威廉,他身后的支持者是哈布斯堡家族,一些亲哈布斯堡的波兰贵族是他的铁杆拥趸,这些人也被称为诺伊堡派。
第三位是来自法国的洛林公爵查理四世,其支持者被称为洛林派。
而第四位,则是那位维希涅维茨基家族的米哈乌王子。王子今年已经27岁,虽然家道中落,并且荒唐事不断,但是亡父的赫赫威名以及他那长袖善舞的母亲还是将其送上了波兰国王的选举台。并且,不少倾向于选举一位波兰人做国王的老派贵族,对这位血统高贵的王子也抱有期待。他这一派被称为米哈乌派。
最后,便是那位鲜衣怒马在明斯克与彻辰相遇的博古斯拉夫·拉齐维乌亲王了。
博古斯拉夫这一派可算是五派人中最弱的一派,因为除了他自己,支持他的便只有他的舅父,普鲁士公国的弗雷德里克·威廉选帝侯了。而因为他在波瑞战争中的卖国表现以及其新教徒的身份,在波兰国内少有数得上号、赫赫有名的支持者。
不过虽然实力最弱,但博古斯拉夫却心比天高,并且志在必得。因为他曾盘算过,一旦当甘派、诺伊堡派和洛林派、还有米哈乌派在角逐波兰王位的较量中相互干扰抑制,那么按照那些贵族们彼此间非此即彼的顽固脾气,他们是绝对不会去选对手家的候选人的,而到了那个时候,胜出者便很容易落到一个未参与竞争的候选人的头上。而一旦出现此等局面,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他,一个天纵英才、雄踞一方、富可敌国、出自豪门鼎族的显贵。
因为有了后发制人的谋划,故而的,博古斯拉夫在选举国王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偷偷的进村,打枪地不要”的策略,在任何人询问关于其对竞选国王是否志在必得时,博古斯拉夫总是谦逊且隐晦的表示:“只要人民希望,他愿意负起责任”。
但与此同时,博古斯拉夫先是在立陶宛拉开了一张大网,网络了一切愿意与拉齐维乌家族休戚与共的贵族建立秘密同盟,再又在华沙拉开了一张大网。
局面一开始也果然如博古斯拉夫所料。虽然当甘公爵、诺伊堡公爵、洛林公爵这三位候选人还在国外,可三派的支持者早就在波兰国内打得不可开交。任何一派的支持者在遇到另一派的支持者时,他们说话的工具绝不是嘴,而是拳头和刀剑。
这种混乱局面也让占选举人绝大多数的中小贵族的倾向发生了改变,一些声浪开始出现——“应该由一位波兰人而不是外国人来当国王。”
对于这种声音,博古斯拉夫是欣喜的。
固然,所谓的波兰人并不指他这一个,还有维希涅维茨基家族的米哈乌王子。但博古斯拉夫向来不把米哈乌王子看在眼里的,因为在他睥睨众生的眼中,这位天潢贵胄的米哈乌王子就是个绣花枕头。他虽然现在的声望超过自己,可那靠的全是他父亲往昔的威名。但中小贵族往往是最实际的,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