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478 曼彻斯特
但电影没有,就如同生活一样,我们不会找到一个结局,活着,就只能继续走下去。

    毋庸置疑,整部作品的重心都落在了李-钱德勒的身上,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独角戏,演员的成败至关重要。

    上一世,卡西-阿弗莱克出演了这部作品,他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面瘫演技”——与他的亲哥哥本-阿弗莱克不同,卡西从出道第一部作品开始就展现出了自己演技的细腻,从眼神到动作的情绪渗透非常出色。

    早在2007年,卡西就凭借着“神枪手之死”和“失踪的宝贝”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前者甚至一举为他赢得了首次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在那之后,他也始终在独立电影领域活跃,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

    卡西的表演细腻而温柔,在不动声色之间,总是能够通过眼神呈现出情绪的层次,这对演员来说并不容易。

    “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作品,整体基调是悲伤的,但悲伤也具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表现方式,不见得只有落泪才是悲伤,也不见得只有哀嚎才是痛苦,更多时候,心碎无声。卡西无疑成功做到了。

    就蓝礼个人来说,“爱乐之城”与“海边的曼彻斯特”都是非常非常喜欢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并驾齐驱,但如果从演员角度出发,“海边的曼彻斯特”还要更胜一筹,就好像“爆裂鼓手”胜于“爱乐之城”一样——

    角色的表演空间更加宽广。作为观众和作为演员,审视作品的角度是不同的。

    当初在拍摄“超脱”的时候,其实蓝礼就期待着“海边的曼彻斯特”了,因为两个角色都是在面瘫状态之下呈现出一种悲伤和绝望,而“海边的曼彻斯特”甚至比“超脱”还要更进一步,悲伤的层次和力量都更加丰富。

    另外,托尼-凯耶在“超脱”之中,通过绘画、旁白、配角等手段,给予角色更多呈现的空间;然而在“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些空间却被完全压缩,肯尼思-罗纳根(kenh-lonergan)把所有重量全部交给演员。

    这也意味着,表演难度更大。

    肯尼思-罗纳根是一位编剧出身的导演,罗伯特-德尼罗和比利-克里斯托主演的喜剧电影“老大靠边闪”系列,就是肯尼思的编剧登台之作,随后他又担任了“纽约黑帮”的编剧;早在2000年,肯尼思就尝试自编自导,小试牛刀的“你可以信赖我”就成功收获了诸多赞誉,这部作品和“纽约黑帮”为他赢得了两次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2002年完成“纽约黑帮”的剧本之后,肯尼思就进入了漫长的潜伏期,一直到2011年才凭借另外一部自编自导的“玛格丽特”出现在公众视线,这部作品在东海岸影评人之中斩获无数赞誉,先后在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和芝加哥影评人收获诸多提名,但遗憾的没有能够在颁奖季更进一步。

    也正是这部作品,让肯尼思与马特-达蒙拥有了合作机会。

    后来,马特-达蒙提出了一个灵感创意,他认为这非常契合肯尼思的风格,将自己的故事想法提供给肯尼思之后,由肯尼思完成剧本创作,然后马特希望自己担任导演以及主演,将故事搬上大屏幕。

    早在去年年初,剧本就已经完成了创作,但“海边的曼彻斯特”着实太悲伤也太冷调,整个剧本架构与好莱坞的框架结构相去甚远,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更不要说结局的悲伤到底,更是把好莱坞制片人全部吓跑。

    即使是马特-达蒙亲自出马,也没有能够找到投资,于是,剧本这才出现在了西西弗斯影业的桌面上——但不是专门请求西西弗斯影业投资,而是广撒网,估计所有制片公司都投递了剧本,等待回音。

    去年蓝礼挑选剧本的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