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6.大汉华章(4)
中山国的国王,夏安然享有的一切配置都依照中央。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率众官及群卿大夫,除了丞相由中央任命外,其余王国官员均由诸侯王亲定。

    当然,有介于夏安然新王上任,丞相已经为他在中山国先选好了一整套班底以保证其运转,他只要到了就能接管。

    听闻夏安然想要打听中山国当地情况,太傅喜极,他掏出了几卷竹简交给了夏安然,言道“殿下,此为臣来时书写,中山国新立,数据不甚齐全,不过臣在入京之前已经听闻丞相将重启计数,想来等殿下入藩,便可有之。”

    夏安然点点头,心中对尚未谋面的丞相有了几分好感,便见少年人端坐于摇晃的马车内,背脊挺直,眉眼温和。他双手一抖一展,便将竹简展开细细研读。

    虽然表面看不出来并且姿态也算得上潇洒,但发挥全靠肌肉记忆,夏安然本人对于这种麻烦的看书方法意见颇大。

    不过多亏身体的记忆力,他对于竖行倒很是习惯。

    太傅书写下的信息很是全面,尤其是人口、产业、去岁的税赋、青壮年数目、田产都精确到了个位数。

    如他记忆中的一样,中山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度,而且依托于其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条件,加之太行山脉的庇佑,整个一个中山国从南到北均有河流分布。

    所以即便是在北方,此处依然是水稻的主要产区。

    在这个主要以粟米为主要农作物的时代,一个以稻米为主要产区的地方简直能让别人羡慕到眼睛发红。

    而且这块地方又是身处内陆,不受沿海风暴影响,又远离时常泛滥的黄河,北边虽有乌桓、匈奴虎视眈眈,然而边军骁勇,就算是破了边军防线,上头还有一个并州挡着。

    在这个雨带还在黄河线上的时代,中山国毫无疑问能够用的上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来形容了。

    太傅说得自豪,夏安然默默看着简陋的舆图上中山国所在的位置,他沉默了片刻后问道“太傅,请问中山国学子有多少?”

    翟邑稍稍一愣,思索了一下后答到“不敢欺瞒殿下,臣此前虽有粗略调查,然数据并不全面……”

    “无妨,你且先说说。”夏安然研墨执笔,将听到的数据一一记下,整个中山国十四个县的学子约莫有百四十余人,商户仅有六十家不到,各行各业的匠人铺子稍多一些,约莫一百二十家,尤以铁匠为主。

    这个数字简直惨不忍睹。

    夏安然一见这些个数字便皱了眉头。

    汉代并无科考制度,所以这些学子数量实则是本地学舍内就读的数量,自然这些数字里头撇去了有私塾的那些个家庭,实际上肯定要更多一些,但是对于夏安然来说这个数字更有统计意义。

    也就是说,他一整个中山国,能够择选的、不在贵族把控制下的人才也就这么一百来个人。

    按照小班化教育一个班级三十人来算,整个中山国,也不过才六七个学堂,更何况这一百多个学子中也未必没有世家的人,平均到县城,意味着两个县城共用一个学舍。

    这毫无疑问便是意味着——人才被世家垄断。

    中山国的人事任命在目前全由他一人做主,待到十来年后,才会变成由帝王全数委派,彻底架空诸侯王的实权。

    所以夏安然觉得他介入的时间刚刚好,现如今他在中山国还算有话语权,当然即便是后来所有官员都有帝王委派,也并不意味着当藩王的就完全会变成小可怜,这也看个人手段和缘法。

    他一时之间无意去管那么多,他身为中山王,按照历史线混过去也能得一世安稳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