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学堂理科班的学生对于数理化生四门核心课程的评分机制都很熟悉了。
期末肯定有一次书面考试,这次期末考试的得分占比在50%以上。
剩下的一小半得分因人而异,每位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方式。
数学课余枫教授的规矩是,数学期末考试的分数乘以0.6+平时作业的分数乘以0.4=数学总分。
物理课曹正刚教授的设定是,物理期末考试的分数乘以0.59+平时表现乘以0.41=物理总分。
化学和生物老师也各有各的偏好。
总结就是,数理化生的学期总成绩=a+b。
a是硬性的,就考一次试。
b是软性的、灵活多变的。
物理课曹正刚教授设定了“平时表现乘以0.41”的标准,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
“平时表现”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它可以是平时作业的成绩,也可以是出勤率,还可以看颜值,亦可看老师的心情。
今天的这节物理课上,曹正刚如是说:“我再提醒一遍,无故缺勤一次物理课,平时表现计0分。”
“好好好。”理科1班的25位同学连连点头。
没人敢缺席曹教授的物理课,因为平时表现占据41%的学期总分。
“桑琴同学身体不舒服,她提前跟我请了假,这是允许的。”曹正刚又道。
理科1班共有26人,桑琴同学是为数不多的女生。天气渐冷,有人生病请假属于正常情况,不计入缺勤次数。
“话不多说,来道题目先。”曹正刚转身在黑板上写了道题目。
1/a(t)=1/a0+2i?/m?t,其中a0=a(0)
同学们望向黑板,有人若有所思,有人两眼发光,有人暗自吐槽“什么鬼”。
“上节课我讲过,我们可以用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波函数来描述特定情况下的一个粒子,这个随时间变化的波函数描述了随时间进展而出现的态的相继变化。”曹正刚敲了敲黑板,说到:“对于自由粒子,请同学们证明黑板上的等式。你们都带了本子吧?写本子上就完事了。写完之后,撕下来交给我。证明时间,15分钟。你们可以查阅任何你们带来的资料。好了,请开始你们的证明。”
“平时表现”的考核无处不在,它或许在你不经意间就冒了出来。
摊上这种物理老师,你敢翘他的课吗?
这道物理题,其实就是一次随堂测试。
“喂,夏路,借我一张纸。”张凯戳了戳夏路的后背,他坐在夏路后面的座位,他带了部笔记本电脑,没带本子。
夏路撕了三张纸,转身递给张凯,小声说到:“一张纸是不够的,证明过程需要写两张纸,还有一张纸送给你打草稿。”
“你有想法了?”张凯有些意外,他问:“这个等式的证明,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
讲台上的曹正刚掌控一切,他严肃提醒:“张凯,做你自己的题,保持安静。”
张凯立即噤声,他接过夏路递来的三张纸,随即陷入沉思,这题该怎么证明呢?
有的同学翻书,有的同学上网找答案。
然而他们发现,曹教授出的这题是现编的,书上网上找不到干货啊。
这时,夏路离开座位,他拿着两张写满物理符号的纸,走到曹正刚面前:“曹教授,我证明完了,请确认。”
此时距曹正刚宣布“开始证明”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