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宛若一个没有情绪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遇到什么人、听到什么话,全部影响不了他。至少,商津从他的表情很难看出来。
而他越不理人,商津越生兴趣,吟吟问:“你就是来接我的人呀?”
浦开济默不作声调头走人。
商津即刻翻手机打电话,租房app里房东留给她一个号码。很快,她看到男人握着的手机屏幕亮起在他的掌心,嗡嗡的震响清晰入耳。
他抬起手机看一眼,没接。
商津由此确认了他的身份,拖着行李箱跟上他。
“小哥哥,你贵姓呀?”
“……”
“你也是这里的租客吗?”
“……”
“你来旅游还是工作的呢?”
“……”
“你是哪儿人呀?”
“……”
“你能帮我拎一会儿吗?我的行李箱很重的呀。”一半故作柔弱,一半事实。另外,这条土路凹凸起伏,影响滚轮滑动的顺畅。
“……”
“那你能告诉我需要走多久吗?”每一句话尾都带个语气词,好用嗲嗲而不造作的调调展示她的娇软。
“……”
锲而不舍的一路探询均未得到回应。
他也没等她,一个劲儿走他自己的。
商津倒不怕跟丢,不疾不徐,保证自己不狼狈。
须臾,他的身影从她的视线里消失,但商津顺利从路边找出和租房app上展示的照片相匹配的那座建筑。
它不是普通的民居,大门面朝马路开,左边停一辆二手复古车,车身锈迹斑斑。右边挂一爿招牌,泰文不知写的什么,不过旁边附带的中文歪歪扭扭标明“旧货店”三个字。
商津往里走。
厂房仓库的样式,房顶拔得有两层楼高,许多管子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大抵想渲染出艺术氛围,结果东施效颦不伦不类。
主道是中间约莫一米宽的地儿,两侧满目二手杂物古董旧货,少量全新或翻新的复古家具、玩具、老式生活用品。虽然到底不若商店的商品井井有条,但没有胡乱堆放,全部分门别类。尤其复古家具集中区,明眼一瞧便知稍微设计过布局,将风格一致的沙发、茶几、台灯等成套摆放,如同突然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
这座小城随处可见华裔华人,某种程度上讲与国内三四线城市别无二样,很难让来旅游的中国人陌生不适,而熟悉的老物件令商津倍感亲切。
外边没开灯,商津不清楚开关在那儿,只能先沿着主道继续朝光源前行——最里面的大灯开着,亮堂堂。
也是她胆子大。老物件自有老物件的情怀与韵味,可当下入夜,穿行其中,不时途经旧梳妆台的镜子或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佛像,换作他人,恐怕难免觉得瘆。
商津在意的是空气。一路每隔一小段距离虽放有一落地大风扇,但现在全部关着,上方的大窗户一个没开,二手物品的陈旧气息悉数沉聚本就闷热的空气里,叫人难受。
一分多钟后,眼前柳暗花明,目之所及是块宽敞的空地,几把椅子和两张桌子凑合成疑似餐厅又疑似起居厅,左边手三道门,往后两道紧闭,唯临近的一道敞开。商津迈近一步张望,环视一圈锅碗瓢盆,确定房间的功能为厨房——比app上照片显示得要小、要乱。
右边手是个楼梯,通向二楼。
商津抬头,数了一下,二楼分两边各两扇门,四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