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这样的人多吗
说不上多,但也不少,比如说那谁谁谁家就有三个儿子,现在正是三四十岁的壮年,下面又一溜生了好几个孩子,大的都有十六七,可以当做一个大人来看了,这种家里那些地其他人就可以打理妥当,人多,又没有工分可以挣,农闲就在家里闲着,现在一个月有三十,还是老乡,被问到的就没有不同意的,父子齐上阵的都有好几对。
陈平也来了。
他多少会一点瓦工活,而且家里有他爸看顾着,他想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
看到电报上的内容,他心动了。
有了这些生力军,再加上一些经验丰富的、花高价请来的老师傅,这才正常快速的开始了进程。
费克斯看着该办的都办好了,就坐飞机回了国,他不会在这个国度久待,他主要的生意还是在他国内。
陈爱党和陈建强利用这里买的东西带回去赚了一笔差价,荷包着实鼓了不少,之后就老老实实的上班了,大哥有自己的事业,正在为未来拼搏,他们不是同一个战场,却殊途同归。
至于说自己做生意,心动过,但自认没那么感兴趣,而且除了钱他们有自己的理想,那理想跟做生意无关,对此陈建军送上祝福,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水果,还是南方这个地界更多,荔枝、龙眼、杨梅、枇杷、黄皮、李子、桃子、芒果、香蕉各种各样。
陈建军把他首都果园里育的苗通过火车运送到了这里,一个个的种到了他规划好的地方。
厂地不小,有三亩近四亩大,而开车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两个果园那里。
到后面,光是这个地价,很可能就比得上他们开这个厂子的所有收益,到时候把厂一搬,换个地方,利润绝对可以翻倍增长,这就是土地的暴利。
每次想到这个,陈建军都心痒痒的,想要沾染房地产,但左思右想还是算了。
房产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土地、工程都是麻烦事儿,想一想他就打退堂鼓了。
许晓成了首都一所高中的语文老师,她适应良好,本身她就有几年的代课经验。
陈建军到特区这里,一开始的时候少不了他盯着,一个月才回去一次,夫妻两个被迫两地分居。
不习惯自然是有的,但许晓也不会说特别反感,之前陈建军做司机的时候,跟这也差不多,都是常常不在家,现在她有工作,有公婆、父母、儿子,想跟陈建军说话了,随时可以打电话,也不会说无法忍受。
主要是她也知道,这是暂时的,等到这段时间过去,她们一家人终究会团聚。
陈建军在这边生活品质那叫一个直线下降,以前回到家饭菜他们做,他下厨就是打下手的份,而且生活琐事那些也不用他烦恼,衣服住所都是干干净净的,可是在这异地就不一样了。
他租了一栋房子,他住一个房间,其余的就是陈屋村其他人一起打地铺,厂子正在建,他的房子也在建,就在厂子深处。
他的房子先建,但也没有那么快,然后一大帮汉子吃的是大锅饭,调料只有盐和酱油,那味道非常的差强人意,只能偶尔下馆子犒劳一下自己的胃,那么多人一起住卫生情况也就可以想象了,就算看上去不会像垃圾场,也飘散着一股味道。
陈建军又拍了一封电报回去,然后陈平的媳妇和另外几个人的媳妇也来了,有她们负责煮饭和卫生,这才好了许多。
在工地上,烈日当头,陈建军晒黑了几圈,他原先那样子走出去,还能让那些少年叫一句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