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港币兑美元的汇率为52:1,随着中英谈判开始,香江社会开始弥漫着一股恐慌情绪,很多人开始抛售港币。到了1983年7月,港币汇率跌到了72:1,一年时间贬值18。
随着中英第二阶段谈判开始,香江社会抛售港币的现象愈演愈烈,到了9月14号港币兑美元的汇率跌至789:1。9月16号港府财政司宣布,不可能将港币汇率固定在任何特定的水平,这进一步使人们陷入恐慌中。
9月24号,香江媒体发布了“中英第四轮谈判”的公报。在港英政府主使下,很多香江媒体发布公报的时候,直接介绍了双方的会谈成果,却没有像以往那样,使用“有益的和有建设性”等词语。
公报发布后很多人担心谈判破裂,中国会直接收回香江,于是,整个香江彻底陷入恐慌中。当天几乎所有的外商都拒绝接收港币,而媒体和金融机构则都把矛头对准了港英政府,试图搞清楚未来香江金融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投机客们则根本等不及港府的回复,在市场上疯狂抛售港股,香江股票交易市场一开盘就暴跌100余点。
投机客们疯狂抛售股票,向各路投资者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舆论没有错,香江真的未来堪忧。中小投资者顿时被吓破了胆,开始纷纷跟进,疯狂抛售手中的股票。到收盘的时候,恒生指数跌至700点。
股市雪崩引发的恐慌情绪很快就从金融市场泄露到了街头,听到香江前途未卜的市民们没有别的保护资产的方法,只能前往银行兑换美元。不过等他们冲进银行的时候却发现,美元兑港元的汇率从1:73猛跌至历史最低的1:97,个别银行甚至叫价1:10。
不过这非但没有阻止香江市民将手中的港币兑换成美元,反而加剧了他们恐惧,觉得要是不赶紧把手里的港币兑换成美元的话,可能会跌得更多。
香江各个银行门前排起了长龙,无数香江市民将自己的存款取出,将手里的港币换成美金。从汇丰、渣打这样的大银行,到各个中小银行,全都处在疯狂挤兑的风暴中。
银行业务主要分成存款与贷款两部分,而任何一家银行的现金储备肯定都远远低于存款数,否则是不可能正常运作的。
现在无数香江市民跑进银行,想要把自己的钱取出来换成美元,而银行手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现金,也没有那么多美元可以兑换,因此,很多银行开始对储户的取款金额进行限制。
这非但没有打消香江市民的顾虑,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大家的恐慌。越来越多的香江市民开始排队取款,很多家庭甚至全家出动。
由于取款和兑换美元困难,很多人想出了更狠的办法,冲进超市抢购各种商品,食品、干货,甚至是家具……他们都清楚港币正在疯狂贬值,港币贬值后购买商品一定会更贵,而现在超市还没来得及修改价格,现在抢购是最划算的。
在这些人的带动下,整个香江社会形成了羊群效应,整个社会彻底陷入了恐慌中,无数人冲进超市、商场开始抢购各种物品。从柴米油盐到冰箱彩电,凡是能保值的,人们都抢购,一些人干脆开着车来采购。
整个香江一片末日景象,后世这一天被香江市民称之为“黑色星期六”。
晚上回到房间,许望秋打开电视机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
旺角的一家超市里,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向记者吐槽:““先是面包、饼干没了,然后是蔬菜没了,最后连油盐酱醋都没有了,现在什么都没了。”
在新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