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往往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总是无端兴奋,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就会瞬间抑郁、对生活失去热情,很容易就会陷入完全的自我否定,常常伴有自残倾向。
李琪是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她最近新接的一个患者,就是躁郁症。
患者曾经是娱乐圈明星,两年前嫁入a市豪门卫家,据患者自己陈述,在嫁进卫家之后她就经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甚至想要动手打人,大约在十天前因为一场摔伤病人的病情出现转变,由单纯的狂躁症恶化成躁郁症,出现自残倾向,无法控制的自我厌恶。
今天,是患者接受治疗的第十二天,也是李琪第三次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日子。
进入房间之后林见清就摘下了墨镜,她先是神经质的观察了一下周边的环境,双手无意识反复交握,等李琪叫了她几声之后她才突然反应过来,坐到了办公室内的一张黄色沙发上。
李琪是个年近四十的中年女性,不管从外貌还是从声音上来说都毫无攻击力,她等着林见清坐到沙发上后才温柔的笑了笑,问她:“你最近感觉怎么样?”
林见清闭了闭眼睛,鼻翼扇动,说:“还好。”她又去看医生,道:“李医生,我大概什么时候能好呢?”
这个问题李琪已经听林见清说过很多次了。
这其实很奇怪,精神病患者有很多都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疾病,甚至直接否认疾病的存在,像狂躁症、抑郁症这一类,大多数人就算承认了,也只是随波逐流,消极抵抗,像林见清这种愿意积极接受治疗的,其实是很少的一部分。
但这正是精神疾病的特色所在,因个人个体的差异性所致,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疾病表征,很多都并不一致。
她笑了笑,没直接说这病到底能不能好,而是反问林见清:“昨天你做了什么?”
“我早上八点钟起来,吃完早餐之后吃了药,然后睡了一会儿”林见清忍耐的捏了捏手指:“然后中午起床,吃了午餐。”
她念流水一样念完了自己的日程,李琪察觉到她耐心用尽的情况,问她:“昨天你看到卫凌了吗?”
门外偷听的卫凌听到自己的名字一下瞪大了眼睛,瞬间凑得更近了一些。
林见清闭眼:“看到了。”
李琪引导她:“有一些什么新的感受吗?”
“他好像比之前高了一点。”林见清烦躁的感觉消失了,她盯着虚空中的某一点,喃喃说:“七岁的孩子,是他那个高度吗?”又忍不住说:“其实前两天我又跟他发火了。”
林见清道:“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李医生,你知道吗,我一看见他,我就控制不住我自己!他对着我的时候脸上总是一副冷冷的表情,好像我是他的仇人我讨厌他那样看着我,他一旦那样看着我,我就想伤害他……”
女人说着说着就像是陷进了一种奇特的幻境里,她捂住自己的胸口,眼中渐渐闪烁起疯狂的光芒:“他为什么那么看着我?他凭什么那么看着我?!”
患者的情绪波动开始加大,李琪赶紧伸手碰到了林见清的肩膀,她道:“他才七岁!”
“七岁?”女人瞪着眼睛:“然然也是七岁!”
李琪瞬间抓住了这个新名字。
林见清作为躁郁症的患者,虽然愿意接受治疗,但在前两次的心理干预中并没有向李琪彻底敞开心扉。她聊了很多,其中包括事业不顺的烦心、与丈夫和继子关系不好的忧虑焦躁等等,但在李琪看来,这些都只是表征,而不是病因。
任何疾病,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