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6.第 6 章
有些令人侧目了。

    在不动声色的暗自加大了难度考察以后,尚书房师父们也终于明白了,原来七皇子这厮不是水平有限,而是不乐意答的完美。

    这年头文人都心高气傲,在他们看来七皇子如此作为,那就是摆明了看不起他们了。

    身为文人的傲气让能教导到七皇子的那些师父们纷纷上折子要求告老还乡了。你看不起咱,咱还不想教你呢。

    一时之间,尚书房这个皇家学校突然就师资力量就突然开始短缺了。要如果仅仅就是这样,七皇子作为“皇帝的儿子”怎么都不会沦落到没课上的地步。

    毕竟,皇家么?待遇好,工资高,多的是学识高的人教皇子们,再不济从翰林院随便抽调几个来,那学识教皇子也是够了的。

    然而,原本能让皇帝请来给皇子做师父的,基本上都是大儒。大儒这就意味着桃李满天下,这些大儒们的弟子基本上很多都已经在朝堂上发光发热了。哪怕不是弟子,什么指点之情,或者是座师什么的。

    大家都是文人,都是要脸面的人,哪怕,大家都“货与帝王家”了,但是尊严这种东西却是最重要的。

    正好,因为前朝皇帝就是因为不纳谏言,亲小人远贤臣才导致的灭国。所以本朝的太、祖爷在建国以后,就下过类似广纳谏言,不降罪于言官这样的旨意。

    这年头,没上过个折子,骂过个皇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官的。

    上书房的师父们嫌丢人,也没跟外人们道过辞官的理由。但总是有些隐隐约约的风声透露出来,貌似是因为七皇子。

    七皇子年幼不知事,一则大家不好上折子骂个垂髫小儿,他听不懂,还影响大家发挥。二则,子不教父之过么?

    新帝刚刚登基,平日里又是兢兢业业的,大家正好找不到事情骂皇帝呢。这不送上门来了。

    于是,大家有有志统一的挽起袖子写折子骂皇帝。

    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出来了的,写文章的能力都是溜溜的,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

    要不是被骂的人是自己,当今还是很想欣赏一下这些锦绣文章的。

    弹劾皇帝的折子在当今的案头堆满了,更可怕的是,这时候,弹劾皇帝的风头已经传到全国各地了。

    这下好了,就连在外头任职的都要千里迢迢的写个折子来弹劾弹劾。

    于是乎,咱们七皇子成了失学少年,偏偏太上皇对七皇子宠得很,觉着自家小孙子吃了个大亏。

    闹着要严惩那帮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师父们,皇帝这个当儿子实在是拦不住。

    这还没严惩呢,折子就已经跟雪花片似的了,要是严惩了,皇帝觉得折子应该都能把自己给埋了吧。

    偏偏太上皇还振振有词的说:“朕又不是皇帝,他们弹劾皇帝,当然要你解决了。”

    皇帝好说歹说,又在太上皇面前指天发誓了要给七皇子寻个样样出挑的师父,保证不比原先的那些差,这太上皇才放过的皇帝。

    这样样出挑的人才哪里这么好找,更何况,现在几乎整个朝堂一听说要教七皇子色变,满朝文武竟找不出一个来。

    太子和皇帝轮流着教七皇子也不是这么回事。

    皇帝便把目光投像了自己的好基友贾敬。

    以贾敬的才学,夸一句文韬武略也是不为过的。武将世家出身,少年进士,而后又揽起西山大营,又收复过茜香,要说当太子太傅那都是够的。

    且贾敬是同皇帝一同长大,贾敬的才学,当年太上皇都是夸的,要让贾敬教七皇子,那太上皇也肯定没意见。

    且贾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