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像是头一次听到这个词。作为一个习惯于整齐划一的工程师,他从来不知道减少多样性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在他以前的记忆里,总是有那么些物种,意外到达了新大陆,或者在人类干预下,从仅有的几只繁育出来一大群,甚至变成了恼人的入侵生物。
可能,人类本身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不容忽视,在此之前,它们的祖先已经在地球上经过了几千万年,乃至几亿年的进化。
所以当它们出生的时候,骨子里已经烙进了这星球的每一阵风,每一场雨,每一个日出和日落,直觉地知道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能碰。它们已经和地球上的其它生物协同进化了许多年,天生就带有足够多的能产生相应抗体的基因。
然而换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星球,人类或许还来不及积累足够的变异,基因多样性缺失就带来了毁灭性的结果。
比如一种糟糕的情况,三十万人刚在这个星球上建好定居点,一场瘟疫突然袭来。在找到治疗方法之前,人数就下降到了无法维持种群数量的地步。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绝不鲜见。
人类受精卵筛选的时候已注意到尽可能包括各个种族,但区区三十万的数量还是太少了。
当然,也不排除人类极其适应这个星球的自然选择,像蟑螂老鼠一样繁殖开来,最终连同天苑四e一起毁于核战争。
毕竟这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热衷于自我毁灭的物种。
按照moss提供的理论,现存的人类其实也还处于基因瓶颈之中。流浪地球计划使人口损失了一半,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同地区的基因交流,人类基因库正在急剧缩小。
道理同上,更危险的其实是空间站携带的农作物,只有一万种,且品种单一。
它们那些适应性更强而不够好吃的野生同类,在还不为人类所知的时候,就已经被永远封冻在了地表之上。
流浪地球对于地球生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灭绝,好在天苑四e看上去还不错。
刘培强耐心听完moss的科普,觉得释放受精卵什么的还是算了。
“火种”计划本来是为了人类毁灭这样的极端情况才预留的备份,现在还不到必须冒险实行“火种”的时候。
现在他们都得去工作,以便向地球方面提交一份综合报告。
已经观测到的数据在主机里一部分一部分地生成,整理,存储。
天苑四e平均密度约是地球的14倍,从不同地点采集的岩石、土壤、水和生物标本中,都检测到重元素含量较高,属于第三代星球。
这也许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人类可以在这个星球找到很多有用的矿藏。
从刘培强的亲身经历来说,他想该行星的热带森林地区看起来颇为宜居,除了那场倒霉的病。
经过整整60天的地面探测,登陆舱带上所有的出舱装置回到空间站。
从赤道到极地,这次出舱装置选择天苑四e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了非常详细的地面探测。
空间站仍在低空轨道运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对系外行星进行全方位考察,甚至提前开启了活体无防护实验。
可以说离太空移民只差一步了。虽然因为登陆舱几次往返,耗费了不少燃料和蚯蚓干。
显然,moss也将天苑四e视作了人类的新家园,才如此全力以赴。不过,考察流程还真是需要改进,现在空间站所剩的燃料可能不够他们去一趟鲸鱼座再返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