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他将身上仅有的七八两银子全捐了。
可他进了大理寺做出来的这些事,横看竖看都是一个充满正义的少年人该做的事儿。
在老百姓眼里,寺正大人见不得冤假,容不下官商勾结草菅人命,他眼神清澈坚定,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是百姓们交口称赞的好官!青天大老爷!
照百姓们的话说,这样的好官别管他几岁,麻溜地得给升官才是,顶好是做个一品大官,有这样的大官,百姓们心里放心,也高兴!
盛多闲暇时,从案卷里抬起头,喝了口水,绿眸幽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人,您该用午膳了。”
一旁打杂的小厮小心翼翼问了一句,别看大人官不大,可是现在在大理寺,他都快成大魔王了,连寺卿大人都没他吓人。
大人总是忙着忙着忘了用膳,他得充当这个沙漏,一到饭点就提醒一句。
小厮知道,大人是可怕了点,可心是好的,不然能这么废寝忘食替百姓们伸冤?
少年官点了点头,淡淡说道“清淡些的。”
“大人,厨房新做的杏仁奶糕要不要?”小厮问道。
盛多怔了怔,点头。
小厮捂着嘴偷笑下去准备吃食,大人奇怪得很,明明面冷心硬,可是却爱吃奶糕这样甜甜的玩意,这不是小孩儿和女人们爱吃的吗?
听说这东西还是皇宫里传出来的呢,皇后娘娘也爱吃。
眼看着少年干的事越多越多,一年升了寺丞,两年升了少卿,三年、三年当了大理寺寺卿!
掌平决狱讼,掌握全大宣刑狱的最高长官!
这一年少年二十二岁,过了弱冠之龄,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了。
盛王不知怎么想的,在盛多当上大理寺寺卿之后,竟然主动向皇上递了折子,要将爵位传给他,穿给那个从出生起便被他仇视,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的儿子。
至于被放养的一双儿女和王妃,老早便缩在自己小院子里过活,不敢作妖,跟鹌鹑似的,就像盛多出生后的那几年一样,一个破烂小院儿,苟且偷生。
此暂且不提,却说盛多升任大理寺寺卿后,才是大宣为之震荡的那几年。
有些人生来便与凡人不同,从当初小小一团任人欺负的小团子长成现在人见人怕的阎罗王,盛多只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三年变法,五年落定。
史称“盛多变法。”
这是大宣迈向另一个文明的一个开头。
哪怕是后人来看,大宣朝的律法也完善得不可思议,公平正义严厉,这是大宣律法给世人的印象。
以法治国不一定是酷吏,不一定是水深火热,也可能是天堂。
后世哪怕改朝换代了,大宣的律法也给各朝各代所沿用,那个史书上辉煌的大宣朝,足以让人心生憧憬和仰慕,汲取它的一切闪光点。
“当年启元帝早有先见之明,用了盛多,他将盛多丢去大理寺一个小小的基层官,并非是应付他,也并非看不上他的变法,从时间上来看,他早就看好了一切。”
“盛多步步高升横冲直撞能没有他在背后保驾护航?多名历史学家研究后得出结论,启元帝从一开始便布好了局,也可以说,从盛多去了大理寺开始,他们之间就达成了一种外人看不见摸不着的约定。”
“启元帝明显将变法一事当成是儿子泰康帝的登基后的第一道磨脚石,他在位时将盛多打磨好了,退位后,新皇第一件事就是升他师兄的官,将他变成了大理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