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城市的外围防御本来就不需要太多,只要把洛河城堡造坚固了,那么这片土地就固若金汤。
集市区被专门划分出来,位置则在城堡正东面的一块空地。
这块土地原有的主人被杨俶撵走了,给了比这块地大上一倍的耕地当作补偿,且赠送了一匹马驹,结果这家的拆迁那叫一个迅速啊,早上好好的房子呢,下午就彷如挖掘机经过,连地基都找不着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圆形的广场。
广场中间是一个水池,里边养鱼,禁止垂钓。
广场周边全是商铺,缴纳租金,即可入驻。
杨俶考虑过沿街摆摊的小商贩的情况,他们是最容易和商铺主人产生矛盾的一批人。
为什么呢,因为摆摊省去了店面的费用,那么成本自然比较低,如果在售卖物品相同的情况下,租商铺来售卖物品的人自然是吃亏。
如果大家都去摆摊,那要这商铺有何用
杨俶完全没有召集城管清理小商贩的意思,他所做的,不是限制那些流动商人,而是把商铺广场的经商环境打造得更好。
怎样打造人流量。
牧场在洛河城堡的西面,港口在城堡的西北角,而居民区却在东面,从居民区去放牧或者坐船,杨俶拆建下来建造市场的区域,正是大家的必经之路。
经过的人一多,进商铺看看的人自然就多。
看的人多,就是所谓的流量增加,那么按照购买率来计算,平均每百人路过,购买的人数有多少,这就是集市的优势所在。
当在集市商铺获得了销量大幅度提升的优势后,租赁商铺的人也不会觉得比街头小贩亏了,毕竟从人流量中获得的利益,已经大幅度弥补了租金的支出。
商贸区可不止这么一处,另外一处则是在码头。
正如历史一再见证的,港口总是容易被商业所青睐,杨俶没有过多干预,那里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商业区,假如城堡东面的广场集市属于内部贸易市场,那么港口集市主要负责对外贸易。
这里的对外,指的是与其他部族的贸易。
洛河上下游的各个部族,已经把洛城当成了一个文明交汇中心,商队或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坐船前来,带着各自的特产,试图交换工具与农具回去。
得益于杨俶提升华夏诸族整体人口水平的心思,水稻和改良后的大豆种子被大规模交易出去,也就是说其他部族很快也能通过发展农业来获得人口的膨胀,人口膨胀之后,原始的部族结构自然无法管理,那么新的体制就会诞生,奴隶制的到来也是势在必然。
也就是说,不久之后,洛城将以先进的封建体系为核心,把文化和物质一起向周边传播,这种传播的威力是非常可怕的,无需刀兵,就能把语言各异,长相不一的人纳入同一个民族。
民族血脉交融,最后就是传承数千年的华夏。
杨俶倒是很希望把钢铁科技先攀上去了,再去完成统一,不过目前看来没有这个必要。
秦国吞并六国,完成大一统的时候,铁器已经开始推广并在农业中使用,但秦军手中的主要武器还是青铜剑,按照现代的部分文献的说法,是初期铁器质量不达标,还不如青铜武器威力大。
且青铜是很难生锈的,保存数千年掏出来一个青铜剑,除了表面变成了青绿色,其本质还是淡金的青铜,依然锋利,可以划开多层纸张。
铁剑就不行,千年之后就是条锈烂的烧火棍,一碰就碎。
所以课本上拿越王勾践剑的锋利举例子,其实是耍了个小心机,因为青铜它不生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