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朝廷怎么会愿意这样做?还不是因为出不起迁民的银子吗?
按理说,让民众从自己老家迁徙到其他地方,朝廷都是要给一笔安家银子的,但是国库赈灾就已经大伤元气,如果出这笔银子的话,国家财政将会紧张到没办法看的地步。
除了这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朝廷众多官员在两地都有土地,佃户死伤惨重,自然是需要重新雇人,对于绝了户的人家的土地虽然眼馋,但也知道总是要有人给自家耕种才行,不然即使有大片土地,没人耕种又有多少收益呢?
这种情况下,这个迁民令也就应运而生了。
家庭亩数少于六亩地的人家是这一次迁民的主力,六亩地最多可以换五亩江浙的地,只要家里有两个以上的男丁,这些地肯定是不够种的,到时候无论是雇佣长工、短工还是找佃农,都方便的很。
当然,对外的说法自然是朝廷怜惜家境不好的民众,迁民也是安民、富民。
不管朝廷的说法是什么,钟情觉得,这个迁民令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完全无法预料。
都说树挪死,人挪活,不可否认,以江浙的富庶,钟情一家能够生活的更好的可能性不小。
但是,朝廷没给任何安家的银子,全家人过去之后需要自己建造房屋,这就是一笔开销,何况穷家富路,这路上走过去,想要大家都健康舒适,花费的钱一定不少。
以钟家的情况,这路上的钱是一定会被省着花了,只是钟情也难以保证,以自己三四岁孩子的身躯,赶路一定不会生病夭折,就是顺利地过去了,为了建造房屋,在钱不够的情况下自己和大丫会不会被卖掉?完全只能看钟家人的想法。
可要是不离开,钟情觉得自己的活路也完全只能寄托在家里人的想法上。
因为六亩以上的土地不能兑换江浙两湖的土地,然而这并不代表那些在这边有八亩十亩地的人家就不愿意过去,大家想的很清楚,把房子和多余的地卖了,去到那边买上一亩两亩,都是赚的。
这么一来,这边的土地必然是有少量出售,留在这边的人家只要手里有所盈余,肯定是将拿钱换地作为第一的选择。
买地的机会难得,错过这一次,下一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为了换取土地钟家人会做到哪一步,会不会卖掉两个女儿换银钱,钟情不敢赌。
在一个没有妇女儿童保护法的年代,钟情所有的感觉都只有无助,也是这一刻,钟情无比的期望能够拥有力量,为此,钟情坚定了一定要旁敲侧击劝说家人迁去江浙的想法。
不论家里人想法如何,江浙这一类纺织业发达的地方在古代一直是女工盛行、女子地位较高的区域,女孩子总能有除了嫁人之外更多的选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