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开国以前,神州大地已历经百年沉沦。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恢复中华,与民休养生息。此时的国朝百废待兴,换句话说,耕地小,人口少,政府的规模和后世比起来更个像草台班子。
人少了,事情就少,维护整个国家运作的成本就低。再加上终于过上了太平日子,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不过十年,国朝耕地面积扩大了一半,单位产量节节攀升,国库丰盈,人民衣食无忧。
□□皇帝一高兴,统计了一下政府历年来的支出,算了个平均数出来,转换成粮食大约在一千七百万石左右,于是大手一挥,决定以后每年就只收这么多的税,多余的一分不收,“此足以富民”。然后又决定,“后世子孙,永不加赋”。
这可就闯了大祸了。
□□皇帝四十岁登基,七十岁驾崩,在位不过三十年。这三十年间,人民怀着对前朝的痛恨和对本朝的热爱,重整旗鼓,收拾山河,大家干劲高昂,有点什么不愉快,那何足道哉。陛下是好陛下,本县父母也是好父母。
祸事出在□□皇帝驾崩以后。
盛世容易滋生人口。开国五十年,光江南一带的人口就翻了数番,耕地面积也扩大了数倍。
人多地多,自然就需要更多的官员来管理。
所以官员的人数也翻了一倍。
官员多了,朝廷就需要发放更多的俸禄。
问题就出在这里——朝廷发不出俸禄来了。
因为“永不加赋”,所以朝廷的收入被固定了,连带着支出也被固定了。每年用于发放文武官员俸禄的钱粮就那么多,僧多粥少,你们自己协调去吧。
这一协调,协调出两件祸事。
一是官员俸禄大幅下降了,二是朝廷在支付俸禄的时候使用了很多不受欢迎的物资来折抵俸禄,比如大米、胡椒、苏木。
大米是好大米,天天要吃的。可谁一天光吃大米就能活?领了大米,当然得卖了换成银子才能生活。可是国家也是等着今年的田赋收上来了才能给官员发俸。早几天晚几天已经不算大事了,关键是官员领到俸禄的时候,今年的新米也上市了,米价跌了,刚到手的大米卖不出价钱来。
你说靠往年的积蓄挺过这一阵子,等米价上来再说?
可年年如此,何来积蓄?
胡椒苏木同理。说是官价折抵多少多少银子,谁又能依官价卖出去?
这就是直接逼着官员贪腐。你不贪腐,不止你一个人要饿死,你全家都要饿死。
大族出身的官员有家产,能做出一个两袖清风的派头来,顺带嘲讽小家子出身的官员吃相难看。小门小户的官员,真的只能像饿狼一样,看见油水就捞,看见肥肉就吃,死活都不顾了。
□□一朝法度最严,有贪腐二百两者,枭首示众。杀了一批又一批,新官上任,照样贪腐。
□□也曾感慨贪官为何杀不尽,因为不贪就要过穷苦日子,贪了就能有荣华富贵。有几人能守得住呢。
而“永不加赋”带来的危害,远远不止于此。
政府体量大了,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来维持运转。就算官吏可以不吃不喝不领俸禄,那么多文书工作,纸笔要不要花钱买?某地有灾情要赈灾了,要运一批救命粮去灾区,粮食要不要买?车马运费又怎么算?外国使团来进贡了,要不要招待吃喝?要不要赏赐绫罗绸缎?某地河道淤塞了,整治要不要花钱?某地河堤冲毁了,重修要不要花钱?皇帝大婚,皇子出生,宗亲娶妻嫁女,都要从国库里拿钱。还有皇帝一个接一个死了,陵寝要不要花钱修?如今还供着一位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