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一队人马,为首的男子虽没穿戎装改穿朝服,但气势力拔山河,俨然是位武夫甚至将军。
跟在其身后的洪正第二次进京,威风凛凛。
“哇,回汴京就看到这种阵势。”挤入人群的两个少年垫脚伸头,认得洪正。
看着队伍越走越远,两人才去做正事——找澄王府。
人马止于宫门前,男子和洪正进宫面圣。
他们并非来报喜讯,凝重和忧虑尽在眉间,使得朝堂更加压抑。两人步步生风,接受百官的注目礼。
靖明宗手里的恰是边境捷报,自从正月,太真国屡屡犯境。他们非大规模进攻,而是小打小闹试探。
一共试探了五次,边境的军营烦**。
靖明宗也烦**。太真国的士兵只在交界线旁边扎营,没有进攻,己方没有借口攻打。而座下百官为此争论不休,每天上朝就为讨**不攻打。
敌人三番四次在自家门口晃来晃去,边境的士兵气得内伤,何况朝堂。
这次,镇守边境的霍将军携手下洪正面圣,亲自禀报边境的困境并求助。
“霍卿家请直言。”
霍将军抱拳禀报:“太真国的士兵第一次试探乃正月初三,他们趁着过年到两国交界线徘徊,幸而及时被放哨的士兵发现。”
“接着他们变本加厉,从徘徊变成驻扎,不过人数不多,几百人左右。直到三月初,太真国的营帐未曾撤去。末将认为,朝廷若不**,太真国以为后宋是纸老虎!”
靖明宗面容肃穆。
新上任的右宰相赞同霍将军的观点。“臣认为霍将军的建议不无道理,难保证太真国下一次直接攻城。”
“但是己方没有借口**,太真国的士兵没有过界。”左宰相客观分析。
靖明宗又头疼,每天都在争论这两个观点。一派认为要威慑太真国,另一派认为没有借口威慑。
确实无故出兵会挑起两国战争,太真国正是捏准这点屡屡犯境。
霍将军也面露难色,他并不想因此大动干戈,难道没有不费一兵一卒的方法?
“皇上,其实末将此次进京还有一事。”
“何事?”靖明宗预感他的“事”不是小事。
“末将认为,威慑敌人不一定是出兵。昔日有吕布,超群武艺让敌人闻风丧胆,足以震慑。只不过这次,震慑敌人的未必是将领。”
左、右宰相若有所思。
“霍卿家的意思是?”
霍将军声如雷霆:“请王临边关。”
大殿霎时鸦雀无声,百官表情不一。洪正的心则七上八下,这个建议是他提出,心里也有合适人选,就怕皇上不同意。
没有他,洪正不会有机会被霍将军提拔为一都的统兵官。
而霍将军冒着谋反的风险提出,无计可施的情况逼他剑走偏锋。
靖明宗沉声开口:“各位卿家认为此建议如何?”
左、右宰相没有发话,兵部率先发言:“臣认为此建议有纰漏之处。太真国未必识王,派将领威慑效果更好。”
工部马上附和:“没错,将领的威慑效果更大。”
霍将军脸色不太好看。他就是边境将领,这些老家伙瞎了吗?
“未必。”
百官看向否定之人,竟是左宰相。
“亲王乃皇室血脉,若亲王临边关能引起敌人惶恐和揣测,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