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安宁没想到,第一次交易会来临的那么快。
事情还得从给系统补充能量说起,她用了首唐诗试出大概的能量价值,心里有了底,便将手头的那些书一股脑儿地全都塞给了系统,别人不知道,她心里却清楚的很,等到现在的风波结束了,这些世界名著可都是书店里的畅销书,并不难寻。
“就差几万能量值了,要是多几本就好了。”系统吃饱了,言语中却仍有些意犹未尽。
姜安宁也没想到,她原先还预备着打持久战呢。
不过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倒不如加把劲儿,早日开启系统,说不定还能靠着这个金手指,改善一下家里如今困窘的生活。
“明天去县城,我买些纸和笔,多给你默些东西出来。”姜安宁想了想,心底便有了主意。
隔日天还没亮,她和沈玉琼就往县城赶,先是找了个裁缝店,把从家里带来的布和棉花给人家,那人给姜安宁量了尺寸,又收了定钱,双方约好一个星期之后来取,两人才悄悄摸摸地从门里出来。
街上空荡荡,纵使有几个行人,也都来去匆匆,国营食堂门口有排队买包子的,要用粮票,沈玉琼见她多往那边瞅了几眼,笑道“先去邮电局,要是明磊寄了粮票回来,咱们也奢侈一回。”
傅明磊时常往家里寄东西,有时候是部队发给个人的物资,有时候是些津贴票证,姜安宁估计他在部队里应该混的不错。
果不然,傅明磊寄来的信里塞了几张粮票和布票,还有三十块钱。
托这位未曾谋面的“哥哥”的福,姜安宁终于在穿越这些天以来,头一次吃上了肉。
包子一毛钱一个,在领工资的城里人眼中自然不算贵,可在农村,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分也才五毛钱,像沈玉琼这样的,那就更少了。
姜安宁刚开始还不敢吃。
她也是苦日子过过来的,尝过没钱的滋味,虽然知道沈玉琼对她好,可姜安宁心底里偶尔也会冒出“沈老师好像不太会过日子”这种念头。
家里唯一的口粮,被她拿来帮了自己。
明明是来买粮的,见自己想吃包子,就毫不犹豫地买了。
生产队一年到头分两斤棉花,全都用来给自己做过冬的棉衣。
太傻了
姜安宁都可以想象,沈玉琼做的这些事要是搁在21世纪,指不定得被嘲笑成什么样子,可偏偏就是这难能可贵的好心,让她心底涌起了无限温柔。
吃完饭后,沈玉琼才领着她往食堂后边的一条小巷里走。
巷子不长,零零散散地有那么几个人,或坐或站,有的身旁还搁着辆自行车。
姜安宁知道这应该就是黑市,不自觉地绷紧了神经,用余光悄悄打量这些投机倒把分子。
他们大多数都很年轻,看到有人出现在巷子里,神情都十分紧张。
沈玉琼来过几回,熟门熟路地走到那个有自行车的青年面前,压低了声音问“玉米面多少钱一斤”
“一毛二。”
听到这个价格,刚吃了好几个肉包的姜安宁,忽然觉得有些撑得慌。
她不知道的是,粮站的玉米面仅卖八九分钱,黑市上贵出三分之一,完全是因为不需要粮票的缘故。
沈玉琼要了五十斤玉米面,二十斤标准粉,这些东西自然不能明目张胆的带回去,好在两人来时就背了两个背篓,里头还放着从邮局取出来的包裹。
其实,国家供应的物资有限,无论是穷得吃不起饭的农村人,还是有钱却花不出去的城里人,都免不了来这黑市上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