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一千三百一十一 魏军的军粮
肉,甚至还能吃到水果这种稀罕东西。

    基本上从训练大营的新兵开始,军队就吃这种伙食,面有菜色的人进入军营,要不了几年就是龙精虎猛的汉子。

    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说当兵就是进补。

    大量训练和对战任务或是抢险救灾任务结束之后,在附近的小河里洗澡,然后集体回来吃热腾腾的饭菜,那是军队最开心的事情。

    行军口粮就麻烦的多。

    帝国军队除了驻扎口粮之外,就是行军口粮吃的最多,因为帝国军队有轮换驻防制度,军队流动性比较大,经常来回跑,更换驻防地区。

    虽然不是打仗,但是也会被要求以打仗的态度应对。

    行军路上最看重的是行军速度,部队会被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作战战场进行战斗,所以行军路上的军粮以便捷、快速为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行军口粮都是事先烙好的大饼配上酱菜、酱肉,还有军队随身携带的食水。

    烙大饼一旦完成之后,就算在最炎热的夏季,也能保持十天半个月不腐坏,是郭鹏参考锅盔改良得来的。

    至于配菜,最早的时候郭鹏比较穷,所以是用盐腌菜作为配菜。

    只要有盐有粮食,有没有蛋白质并不重要。

    那个时候军队的要求也低,能吃饱肚子,吃到盐,不会头重脚轻的浑身乏力,就已经很知足了。

    后来郭鹏财大气粗了,并且逐渐缩减军队规模,有了足够的底气给军队更好的食物。

    加上那个时候国内家禽饲养的逐渐普及,郭鹏开始选择用同样易储存不易腐坏的腌肉加入行军口粮做配菜。

    比如火腿。

    把猪肉腌制,制成火腿肉,做熟了配发给士兵,或者弄一些其他的肉类腌制,做熟了给士兵给士兵装备。

    士兵在路上的时候可以吃烙饼和腌肉、腌菜,以此果腹,盐味足够,肉也有,主食吃得饱,营养充足,能跑得动,也算过得去。

    但是和驻扎口粮比起来,为了赶路速度,行军口粮一般都不是热食,干巴巴冷冷的,所以口感上远远不如热食,士兵们普遍不喜欢行军口粮。

    火头军觉得一口气做太多行军口粮,也累,也不喜欢。

    奈何郭鹏硬性规定行军路上要缩减埋锅造饭的频率,加快赶路速度,所以行军路上士兵三天能吃一顿新鲜的热食就算是不错的了。

    偶尔路过城池,会由城池提供给军队一些新鲜果蔬食用,士兵们往往会觉得那些新鲜果蔬远比行军口粮好要吃。

    至于战斗口粮,那是军队抵达预定作战地点即将和敌方军队短兵相接的时候才会吃的口粮。

    战争年代比较广泛存在,现在则是动用最少的口粮种类。

    因为魏帝国广大地区的战争已经停止了。

    现在只有云州、交州、平州和漠州四个州还在发生零星战斗,时常使用战斗口粮。

    那个时候吃的口粮就是蛋白质和油脂为主,以肉类食物为主。

    让军队吃干饭吃肉吃到饱,肚子里全是油水,这样士兵浑身有力气,打仗有劲儿,可以坚持更长时间的鏖战。

    有些时候双方势均力敌,打仗打的不是谁更强更精锐,而是谁的体力更持久,更能坚持下去,往往体力更强的一方就能获得胜利。

    他们可以把体力更弱的一方耗光力气,使他们崩溃,然后转入追击,一转攻势,获得全胜。

    郭鹏早期领兵征战的时候,往往军队并不强悍,面对敌军并没有压倒性的战斗力、装备优势。

    但是因为军队吃的好,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