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我出生在80年代》正文 第6章 救急
    刚去,跟我一起来的都是进入学习阶段,当然,这个学习非大家念书,玩那么简单。

    我们几个都是有一个指定的师傅带,我的师傅海峰据说是这行当比较厉害的角色,唯一不足,师傅那脾气,简直逆天,一言不合,绝对给你丢根翘胎棒过来,不单单是丢,更重要的是,要命中,一旦未命中,绝对有第二发。

    最先学习的当然是补内胎了,我们主修各种载重大汽车,都是有内胎的,最大的也就是装载机的轮胎了,一般是三个人同时才能挪动一条外胎,我刚去那会,给我一条装载机内胎,我是背不动的,身板太弱,那几十斤重的内胎可不是一般人可以玩转的。

    补内胎,我们用的是生胶片,那种大约35公分宽,跟卷画一样,卷上几十层,按公斤论价的,需要多大,裁剪多大。

    内胎的伤口一般也分几类,第一类钉子眼,也是最轻的一类,这种直接用木搓打毛钉眼附近,然后将用汽油浸泡的生胶水涂抹上去,裁剪出大小三厘米左右的方块先粘起来,然后用一个铁皮制成的四方盒子,盒子是没有盖子的那种,用烧热的钢板压上去,在用丝杆压着钢板,内胎下面垫上沙袋。

    其实大家看完这个程序就知道了,最难点,就是温度,要让生胶熟透,才能像橡胶一样结实,如果过生,可能你提铁盒的时候,生胶片会粘在铁盒上,拿不下来,过熟,内胎会应为高温导致涨肚,一充气,当时就爆了。

    其次,就是稍微有点伤口的,这种伤口一般都是钉子眼以上,一厘米到五厘米左右的,算是中等伤口,这种就需要带上内胎做陪衬,裁剪好尺寸的生胶片,上面压一块尺寸比生胶片小一圈的内胎,中间涂抹生胶水,补好了,跟原装的用起来是一样的,不会应为高温而掉胶。

    当然,在那个年代,大家都缺钱,另外,很多司机也是很节省,有那种超大口子,比如六厘米以上的口子,甚至十几厘米的口子,司机也是愿意加钱修补的。

    像这种大口子的,我们都是先将内胎裂口出打磨发毛,然后用针线缝起来,最后才跟第二种口子一样的方法去补。

    最初,我学习的时候,是用费了的内胎学习,要么,糊了,要么生了。

    我只感觉到钢板是热的,多热,每一个准量,当然您别说,温度计,在那个时代,是很奢侈的,至少,我只在诊所,医院见过那玩意,以至于后来的“**时代”才用到大量的温度计。

    补胎那东西,一学习,就是三个月,中间还一直在给师傅当下手,帮忙拿工具啥的,也顺带学习汽车修理技术。

    有一次,我在石棉瓦棚下认真的贯彻补胎技术,老板接了一个电话(老式大哥大,一万多一枚,我这种咸菜当时连看的份都没有。),然后就过来挑人了。

    其余几人都比较忙,只有我被师傅安排过来温习补胎技术,老板先看了看我,然后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看到我还在补胎,愣了一会,然后开口了,其实我当时已经毛骨悚然了,自己本来就是新手,就怕老板挑刺,万一被骂了,心里绝对不舒服的。

    “小段,你跟我一起去马鞍山救急,有一辆我们的老客户,在那边“双胎坐地”需要支援,我马上安排车子,你去准备工具。”。

    我就找来一大堆的急救用品,32吨千斤顶,一枚,20吨千斤顶,两枚,工具,一套,木头墩,四个,钢板,若干。

    不一会,来了一辆三轮摩托,我和老板二人就坐着前去。

    马鞍山,我头一次来这个地方,一边巍峨大山,一边平静的水面,这里是一座水库,水库面积太大了,我没有看见边缘,水库与山中间便是那蜿蜒盘旋的公路,路不是很宽,可容两辆大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